扫一扫  加微信
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深融新机制
2024-11-06 09:4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秦 蕾

专业认证是教育部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五位一体”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力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以“产出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代表的专业认证核心理念被广泛吸收到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管理中,二者的互融互促,对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进一步从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深度融合机制的角度入手,持续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目标深度融合。在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融合的过程中,应将课程思政的价值观念教育与专业认证的知识技能要求相结合。不仅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应具备的技术技能,还要阐明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希望学生达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具体化”“可衡量”。“具体化”可通过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价值观认同、道德行为习惯等具体表现来体现,“可衡量”可通过明确具体的行为指标,将抽象的思政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观察的学生行为。

教学过程深度融合。课程是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基本载体,是二者融合的重要场域。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蕴,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深度融合和同频同向。其中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核心价值观,专业认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二者并行不悖。当前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思政元素的引入,应注重教学互长的效果取得,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状态,积极过渡到以教师引入为辅,以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辨、主动实践为主的状态。

课程评价深度融合。课程评价是专业认证中确认课程质量达标的核心环节。当前课程思政还未被普遍纳入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中,容易导致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两张皮”的问题。基于毕业要求及分解观测点矩阵,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工作,是专业认证课程评价的主要途径。可以把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纳入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分解观测点体系,并针对性地设计评估工具和量表来量化思政教育的效果,系统收集分析学生的表现数据,与学生的专业能力表现一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深度融合。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研究”〈2021SJB0960〉的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