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价值、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积极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定位自我,也有助于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态度帮扶是重要前提。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所找到的职业的满意程度。对此,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帮扶工作,将诚信、感恩、励志教育纳入毕业生就业帮扶全过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就业焦虑心理,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同时,从就业观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也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行业的发展,正确认识到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度过人生的重要时期。
求职技能帮扶是重要抓手。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在开展技能培训之前,市场调研至关重要,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人群适合什么样的培训、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要立足需求抓培训,联合更多社会力量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定向式”培训。二是帮助大学毕业生有效掌握求职和择业的技巧。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变化,职业需求和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演变。求职者若想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掌握一系列核心技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要帮助毕业生综合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与数字技能、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能力等技能,以更好适应职场的变化,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就业政策帮扶是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宏观层面指导各地、各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助推其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应把就业帮扶全面纳入社会帮扶体系。企业和高校则应从供需两端发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毕业生,开源拓岗,重点挖掘就业援助类和公益性岗位。高校应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贯通帮扶机制,落实落细毕业生就业帮扶举措,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健全就业帮扶制度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就业示范校,开展校际、校企间就业工作结对帮扶行动,构建互帮互助、全方位帮扶的工作局面,形成“政、校、企”就业帮扶工作合力。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设计艺术学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讲师;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帮扶服务体系的研究”〈2023SJSZ11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