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
2024-10-24 09:4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顾霁虹

中国东部沿海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正面临新一轮勃兴的重大机遇。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叠加的区位优势,如东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海洋经济,主动承接海洋开发利用的国际国内技术和资源,对于江苏陆海统筹沟通苏北平原出海,沪苏、苏南的经济联络和如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利用与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立足现代海洋经济的资源禀赋。基于新质生产力支撑的海洋经济在如东具有突出的资源禀赋及特色优势,赋予其“向海先导”的发展担当及“全县统筹”“优中选优”的发展任务。打造苏北苏中黄金海岸。如东区位优势独特,建有一座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一座国家一级渔港,是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港区设有多个深水泊位,能够停靠大型货轮,具备较强的货物吞吐能力,可无缝隙连接苏北平原和东海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如东是江苏海洋渔业大县,所辖海域面积4800平方千米(含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也是渔业人口和人才大县,渔业从业人口潜力巨大。自然资源新质产业利用。截至2024年8月,如东风电累计并网电量超过85亿千瓦时,年保供能力可突破30亿千瓦时。

依托园区先行带动全域。把开发园区建设成为如东向海发展的主阵地,推动“港产城”协同发展。目前,如东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小洋口旅游度假区、江苏省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五大园区,进一步完善新城配套设施,沟通海洋铁路与通洋、海启高速,加快洋吕铁路和通苏嘉甬高铁如东延伸段建设,连通苏湖城际铁路,从基础配套、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软件硬件方面聚合体量大、优势足、成效显的新质生产力。

基于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发展策略。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人才科技要素等。南通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在公共服务领域先后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中国科学院(南通)海洋研究所落地生根,这为如东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提供了公共服务资源,可以此突破堵点、化解难点。

为发展如东海洋经济招商引“智”。新质生产力的“新”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资料。劳动者角色的转变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起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海洋中心经济区发展迅速,对如东海洋经济发展亦有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如东海洋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借此不断引导海洋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为推动如东海洋经济赋能加“新”。鼓励技术创新,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推动新技术在港口作业中的应用。劳动资料的革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如东洋口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海港,通过不断升级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提升服务水平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不仅是如东洋口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沿海现代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完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强“策”。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如东向海图强,发展海洋经济,就要不断完善与海洋经济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思想,协调联动,推进海洋经济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完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统计、核算、监测评估等机制,提升海洋经济调控与公共服务能力;坚持陆海统筹,梯次推进,统筹海陆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联动发展,不断增强海洋经济辐射带动力,提升陆地资源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以陆促海、以海带陆,实现陆海经济融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打造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集“群”。聚焦海洋产业核心层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具有如东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劳动对象的扩展和深化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标志。成立海洋产业专班,做大做强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协同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工业,建设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洋口港园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三大临港产业发展方向,已形成了“一主一优一新”三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包括化工新材料和纤维新材料两大板块。

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监控和生态灾害管理,定期开展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逐步实施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有效提升海上溢油、赤潮、绿潮、海洋核辐射等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典型海洋生态区的综合整治和修复,加快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作者为如东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昆山市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