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高校需要牢牢把握党史教育的主动权,从理论场域、历史场域、实践场域等三个方面实现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机融通,塑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架构,抢占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
理论场域: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初心”
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了解百年党史,学习党的理论,汲取精神力量,有助于加强青年学子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
理论的价值意蕴。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子梳理理论沿袭、理论脉络、理论要义,从而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有助于引导青年学子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从深邃的理论中明晰爱国主义的本质,激发青年学子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持续引领青年学子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所蕴含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感和爱国行动。
党史的思想向度。百年党史是一部深刻演变的思想史,也是一部不断完善的理论史。通过百年探索实践所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不断迸发出思想伟力,也为树立大学生爱国观念、爱国情怀、爱国实践不断注入思想给养。加强党史教育,指导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学懂弄通、真知真信,激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自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对国家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才能实现爱国,而国家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选择、人民抉择、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只有让大学生明白党史教育所蕴含的思想属性,才能培养具有使命担当、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青年。
历史场域:
追随中国共产党的“恒心”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中华民族自我救赎的历史,一部中国人民探求真理的历史,一部中国社会发展的编年史。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必须站在历史维度,运用历史思维,帮助大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担当,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危机中挽救民族、挽救国家所展现的高度的爱国自觉、爱国担当、爱国本色。
历史自觉的观照。百年党史经验提醒我们必须用好党史育人功能,发挥党史以史鉴今的作用,通过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会贯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培养大学生辩证历史思维,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实现正确历史观入脑入心,内化为大学生心理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让大学生知晓百年党史方能激发其爱国之志,激发其爱国之志方能担负起伟大使命,帮助大学生将正确历史观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浓烈的家国情怀。
历史视阈的昭示。高校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承载着党的历史知识学习、党的思想文化弘扬、党的伟大事业传承等重要使命,高校要充分运用党史资源,让大学生学习掌握党史中的历史经验、历史启示,塑造历史思维、确立历史观念。从百年党史的历史视阈看待新时代中国社会问题矛盾,从百年党史的历史视阈中寻求解决新时代问题的启示和答案,让大学生明白历史与人民选择了党,让大学生坚信爱国爱党是相互统一的。
实践场域:
培养家国情怀的“真心”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旨归,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流淌于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根植于内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意志。
学史与明志统一。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要注重真情实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真实感、历史感、现实感,增强大学生的时代感、代入感、立体感,实现知识学习、价值认同、情感提升的统一。一方面大学生要从百年党史中寻找历史滋养和精神支柱,让大学生铭记历史的警示、历史的教训,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党之心,涵养爱国之情,强化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坚守爱国初心,砥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与报效祖国统一,实现个人荣辱与民族复兴统一,做到始终心系国家人民,始终关心国家前途,始终做到小我融入大我。
悟史与力行统一。百年党史所涌现的英雄人物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榜样引领,百年党史所体现的建党精神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精神源泉。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分类指导,给学生以启迪,给学生以开悟,一方面发挥教师能动作用,注重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发挥学生主动作用,进行红色经典阅读熏陶,红色基地实地感悟,红色观影沉浸体验等不断重温红色记忆、感悟红色精神、激活爱国基因,从而引导大学生知史爱党,明史爱国。
(作者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2022SJSZ087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