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构建对外传播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2024-03-22 09:2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李利平

话语体系是由特定社会或文化环境中的思想、符号、语言等所构成的系统,反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与核心根基。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为人类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现代化,在构建过程中始终遵循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然而,由于西方国家话语体系的冲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出现传播力度不足等现象。由此,从话语内容、话语传播、文化自信三方面,深入研究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丰富话语内容,凝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标识符号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肩负着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时代重任,独特的话语内容充分彰显着中国特色。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话语内容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土壤,是内在的动力源泉。在推进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应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丰富话语内容,凝练鲜明的标识符号。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指导力。话语体系是话语的集群,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构建而成。因此,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充分发挥其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非具体的一成不变的现成方案,而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思想指导,其旺盛的生命力就体现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对外传播环境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实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话语资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升华为科学的话语资源,由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

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表达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素材来源。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彰显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时代价值与表达活力,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涵性与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为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这一含义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相联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创新表达。

优化话语传播,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格局

对外传播是一种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塑造与宣传自我形象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毫无疑问是彰显中国形象的重要范式。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如何通过话语体系向世界传播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丰富话语内容的同时,应注重优化话语传播,以获得国际认同,拓宽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的渠道。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传播对象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现代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实际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对内,话语体系重在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说什么”的问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外,话语体系重在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向谁说”“怎么说”的问题,体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研究不同国家受众的特点,以融通中外的全新表达,构建具有较强国际适应力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关乎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以何种方式进行对外传播,影响着话语体系最终效能的发挥。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传播媒体层出不穷,使得媒体传播存在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官方媒体,严格遵循党和国家话语指导,深刻把握对外传播重点,从根本上把握舆论方向。同时,注意媒体生态结构的不断更新,打造以官方媒体为核心、其他媒体为外延的传播格局,以了解不同角度的声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精准化传播。

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国际认同

在国际社会中,话语体系的传播本质上是话语权的竞争。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这种差异性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中,很可能产生“话语冲突”的矛盾,由此引发“认同危机”。因此,我们要立足全球化视野,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构建传播话语体系,由此获得高度的国际认同。

一方面,加强对国际社会的理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下,各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相互学习借鉴,反映出共同发展现代化的新思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尊重各国发展国情,深刻把握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另一方面,坚守对本国话语的认同。话语体系对外传播过程中,切忌为寻求国际认同而丧失本国特色,应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在充分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底蕴,彰显东方智慧,引导各国人民从话语体系中看到一个负责任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与说服力。

(作者为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3年度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的“自觉主动性”探析〈编号:23SYB-36〉、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课题: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21SJZDA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