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新型社会治理格局
2023-03-31 09:0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吴晓军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创新机理中,逐渐成为高校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内在出发点。当前社会治理在不断向现代化转变,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型社会治理中的格局,提升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时代命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前行方向。当前社会治理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导致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受到了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之中,有助于激活思政课程的教育力量,挖掘其对社会治理的正向作用,从整体上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创新活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充分融入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思想之中,助力社会治理激发新的视角,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社会凝聚力层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带动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当前社会各类思潮的不断涌现,使不同社群之间的“信息茧房”越来越厚,对凝聚社会整体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坚定大学生共同理想信念的作用,面对多元的文化和思想,高校大学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的学习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共同体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发挥社会治理的成效。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也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仅仅只是治理工具的现代化,更多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社会治理不再是粗暴的霸权式、说教式治理,更多的是将批判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融入发现社会问题的意识之中,体现在耐心说服、典型示范和积极引导等方式之中,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考验治理主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提高治理主体的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才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作为典型示范影响公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形成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从而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激发群众整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本文为2022年校级科研课题“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DS-C02〉)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