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多元化、规范化、体系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增添动力和活力。
坚持分层分类,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既在比较中分析借鉴世界教育强国的成功经验,又立足实际推进分类评价,引导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主动服务国家需求。高校要突出优势发展,注重特色建设,科研创新更加聚焦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贡献、服务区域发展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投入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举措与成效,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更加强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和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等。高校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科发展层次和水平,聚焦优势、突出重点、形成梯度。探索建立以建设基础、建设过程、建设成效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全过程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对各学科建设资源、经费支持等进行动态调配,进一步扶强扶优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规范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基本原则、永恒主题和根本灵魂加以遵循,把完善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路径与方法作为关键目标加以贯彻,真正落实到评价改革的各个方面。高校要突出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完善“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力加强“大思政课”建设。高校要突出全面导向和多维向度,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健全学生分类评价体系,探索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精准“画像”;出台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和个性化发展课程(成果)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强化个性发展激励措施,摒除唯分数评价,使“优秀”评价更加具体多样和可以追求,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高校要突出师德导向和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相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师德教育体系,着力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监督和失德失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让师德师风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坚持系统思维,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体系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坚持系统思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法论,对于事关学校发展和师生利益的重点领域、重大问题,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充分考虑改革涉及的相关主体、相关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既要构建完善“招生评价—新生评价—年级评价—毕业评价—毕业后跟踪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的学生全生命周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要制订学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评价指标,开展学习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人才引育方面,高校要持续探索实施“人才特区”制度,细化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考核程序,进一步畅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构建以“领军人才+团队组建+特殊政策”为运行模式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贡献方面,高校要打破“论资排辈”,重点围绕教师的学术贡献、学术影响、学术活力和原创价值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探索长周期、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持续完善同行专家评议、代表性成果评价等机制,探索建立职称评审监管机制。
坚持创新赋能,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标准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将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融到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评价工作之中,开拓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考评办法,保障评价改革有序落地。高校要以“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部门职能转换,以“管办评”分离深化质量保障机制改革,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全校各部门建立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估模型,年终发布涉及学校办学各领域、全流程的质量评估报告,以问题导向推动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闭环”。高校要以“数字化”赋能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进程,提高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分析等关键环节的效能,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多模态、全维度数据支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测评,建立全过程、多维度评估的质量监控系统,实施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评价方法,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施人工智能巡课等数字技术评价手段,建立学生数字档案,不断拓展丰富教育评价形式。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校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