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推动“以家庭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
2022-07-01 10:47:00  来源:新华日报

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的放缓可归纳为两个原因。一是2020年人口普查的高基数效应;二是中国城镇化动力的长期变化趋势。当前,中国城镇化率提升的最大驱动力已经从城乡人口的迁徙转变为就地城镇化,背后的原因既与农村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关,也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关,还受到举家城镇化的高成本影响。

当前农民工总量规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跨省农民工回流趋势加强,超四成农民工在本乡镇就业,且主要劳务输出地农民工回流趋势明显,这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随着县域交通设施的建设,本地农民工就业半径从“乡镇”延伸到“县域”。

剖析农民工回流背后的力量,主要可以分为“引力”和“推力”。从引力来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很多传统劳务输出地的县域产业得到了发展,吸引了不少农民工主动返乡就业。推力则来自城市。调查发现,学历越低的农民工回流的比重越高,且农民工的归属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弱。“举家城镇化”的高成本是农民工回流本地的主因。

农民工回流给很多农村和县域带来了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对激活县域经济和促进乡村振兴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就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也显现出来。为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短期之举,应消除信息不对称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空间错配;中期而言,应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协同共振;长远来看,必须推动“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卓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