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让园林艺术融入苏州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022-06-24 16:3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 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提出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近年来,江南文化成为全国关注热点。有人把江南称为“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域。而苏州,历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上海未开埠前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超越地域的中心城市”。她是百业之邦、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更是举世闻名的园林城市。

“三吴之地”,有水有园。水是灵动的,以太湖为源头,大运河为血脉,形成了古城自南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三横四直”的水网体系。园是典雅的,《苏州园林名录》里的一百零八座园林,留下的是姑苏文脉悠长的造园艺术和典范的苏式生活范式。

因此,对于具有253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来说,园林无疑是新一轮城市更新与发展中最为闪亮的名片和最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认真总结和提炼近十年来苏州园林保护修复的成效与经验,进一步传播与弘扬园林遗产价值,让园林艺术融入苏州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浸润城市居民的居住与生活,形成苏州特有的城市气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建设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品牌建设,彰显经典魅力、增加时代活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术先行,理论研究助力增强“园林之城”品牌打造的文化自信。苏州园林绵延2000余年的历史,使其在世界造园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中,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处处展示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繁盛,造园艺术日趋成熟,园林艺术家大批涌现,也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应该说,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一勺代水,一拳代山”的浓缩自然界伴随园内四季晨昏交错和春秋草木枯荣,人们“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因此,在如今文化资源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文化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这笔重大而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和阐释,有助于系统把握“园林之城”品牌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品牌打造的科学性。

规划护航,制度安排保障“园林之城”品牌建设的科学高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林之城”城市品牌,应提前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系统、合理地做好《苏州“园林之城”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园林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明确苏州打造“园林之城”的战略定位、功能体系、总体框架和发展路径。在“规划”和“行动计划”中要突出园林文化诸要素在苏州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诸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将其作为未来苏州城市品牌建设打造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线和工作重点。未来通过“园林之城”的打造赋能苏州城市空间功能优化、文化经济繁荣、城市形象鲜明、人民幸福和谐,为呼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作出制度安排。

内容至上,文化产业锻造“园林之城”品牌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繁荣程度直接折射出一座城市产业的多元性与韧性,与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上海基于创意和设计产业1.2万亿元的产值,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杭州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杭州段)文化产业带的引领带动下,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文化产业,提出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南京以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为契机,大力推动图书出版业发展,启动“文学之都”城市空间共建工程。

事实上,城市文化竞争力既需要数量的支撑,也需要质量的保证。因此,“内容为王”是传统文化出圈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园林文化元素拆解、分类,以便其更好地融进整个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充分利用古城错落的水巷和街道,嵌入“园林文化”标识和元素,利用信息大数据可视化平台、GIS地图,打造“姑苏·百园行”城市空间网络,市民在每条街巷的二维码前扫码互动,便可获得最佳园林游览路线、出行方式等数据;借助园林式空间手法对古城桥头、井旁、街角等公共空间进行艺术设计和微改造,增加灵活创新空间、涂鸦墙、小型运动场、自行车道等公共空间,从而增加更多的艺术感受、生活气息、文化体验,以达到强化“园林之城”地缘符号,厚植“园林之城”地标记忆的功用。

数字赋能,打造“上线上云”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充分把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数字文化消费契机,加快“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利用“5G+AI”技术高速数据传输、精准信息推送、智能数据分析特点实现园林文化消费场景的智能搭建;利用VR、AR技术打造更加真实化、沉浸式场景,助推“园林之城”的线上导览;运用AI、5G、8K技术联动实现更加高清高速的视频直播与转播,使得相关以园林为内容的数字文化消费在虚拟场景中逼真呈现。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副秘书长,教授;该项目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2019年智库专项研究课题《江苏运河城市历代民歌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