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 《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青铜雕塑)
这里是苏格拉底的雅典,这里也是孔子的鲁国,这里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弟子们散步的橄榄树林,这里也是孔子和颜回等学生们闲谈论道的开花杏林。
9月16日傍晚,雅典古城,自古以来被无数作家描写过的阿提卡的骄阳还照耀在雅典娜神庙上,在雅典古典时期的市场“阿果拉”(Agora)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同庆祝“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的开幕。中国雕塑家吴为山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仪式上揭幕,只见海蓝色的丝绸幕布在中希双方嘉宾的手中缓缓落下,一对东西方老者的青铜形象瞬间被照亮,伯利克里斯时代的阳光,与青铜相遇的那一刻,仿佛发出了清脆的铿锵之声。
孔子和苏格拉底,这对属于“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先贤,此刻并排站立在卫城脚下。距离此地不到十公里的爱琴海的暖风,吹拂在青铜雕像温暖的衣裾上。
青铜雕像是古希腊最常见也最显功力的艺术形式,一件来自东方的青铜作品落户希腊,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对话”和“神遇”。苏格拉底的雕塑肌理中,有着逻辑的明晰和雄强,孔子谦和内敛的面容,则体现了“忠恕之道”的宽柔和阔大。雕塑家以特有的“写意”风格,在向希腊——西方雕塑发源地进行着特殊的致敬和对话。
从杜甫和舍甫琴科的对话,到齐白石和达芬奇的对话,直至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吴为山创作的一系列“对话”雕塑中,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不言自明。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苏格拉底和孔子的“神遇”,是辽远的道路的相遇,是许多人物的相遇。在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背后,是逶迤而来的一系列东西方先哲,是相向而行、终将“神遇”的两条道路。
中国和希腊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多次会面中,都着重强调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于世界未来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国和希腊——来自东方西方的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构建和谐共处、互鉴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创作《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创意,来自吴为山与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的一次交谈。当时他们谈到了习近平主席在希腊发表的文章中引用的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的一句话:“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他们在对话中聚焦于如何使中希关系的巨大象征,落实于具体艺术形象。不约而同地,他们的谈话聚焦到了两个代表东西方文化深厚积淀的哲学思想家的形象上:孔子和苏格拉底。
孔子与苏格拉底所处的轴心时代,被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是人类的突破期,他认为“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人类每一次面临危机和新的飞跃,都要重新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新的火焰。”外交世家出身的章启月大使,一路雕塑不同文明人物的艺术家吴为山,便把习主席所引用的话语,铸成了眼前这座青铜雕像的现实。
高耸卫城掩映下的古市场“阿果拉”,是古希腊货物买卖和货币兑换的集散地,也是各种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之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是在这里漫步市场,与人交谈,诘问辨析,关怀城邦。正如苏格拉底“夫子自道”:“我是雅典这匹老马身上的一只牛虻,时常以叮咬的方式,提醒和催促雅典这匹老马,免得它陷于沉沦和昏睡。”这里也是西方政治家在做出决策之前的民意汇聚之地,是在对面的普尼克斯山(Pnyx)的民主议会投票之前的论辩之地,这样的核心地带,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雅典的古市场,堪称城邦心脏跳动的动力源泉,希腊人把孔子、苏格拉底这样一对轴心时代的哲人邀请进古市场的心脏地带,有着特殊的信任,特殊的期盼。
吴为山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说:“孔子一生都在奔走云游,他事实上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了整个世界。在现实中,苏格拉底和孔子是无缘相见的,孔子去世九年之后,苏格拉底才出生。但是,人类的历史,在于以自己的方式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当今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角度来看,在希腊雅典重新阐释‘对话’,有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巨大意义。”
这是因为,中国是最为古老的东方文明发源地,希腊是最为古老的西方文明发源地。作为古老的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希腊地处欧、亚、非大陆的环拱怀抱,是多种文明、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汇之地,犹太教、东正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古希腊的多神教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文化参照系”。因此,希腊,是向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国际舞台,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这里将被欧洲文化背景突出放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把同样一句话说给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就等于把这样一句话直接说向西方文明的“耳根”和“心脏”。
20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在他的作品《雅典与耶路撒冷》中表示,希腊的雅典智慧和希伯来的耶路撒冷智慧,构成了世界的整体图景。但实际上,世界图景中还应该有一个东方的天空,在舍斯托夫的“雅典道路”“耶路撒冷道路”之外,还有另一条道路的存在。如果没有这个东方的天空,世界的图景就不能说是“完整”。
其实,东西方文明之间本没有严苛的分野。2013年世界哲学大会于雅典召开之时,终生在西方阐扬东方儒学的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来到卫城脚下,在苏格拉底度过最后时光的石窟前面,他静静地端坐了许多时辰。杜维明说:“所有的这一切,虽然是第一次,但是很熟悉。”
我们不禁畅想,《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又会在文化磁场中产生怎样的“感生电流”?
您好,孔子!您好,苏格拉底!人类又一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类又一次来到了新的转折点,人类又一次需要重新回到轴心时代的智慧中澡雪精神,汲取能量。愿您们的“神遇”和“对话”,能开启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让我们接续他们的“交谈”,构建新的对话,创造新的神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