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升居民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
2017-06-28 08:42: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沈坤荣

  我们发现,强政府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江苏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的根源;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整体收入差距;地区文化的差异性深刻影响了个人创业和企业创新的行为。因此,营造双创生态系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民初始资源禀赋水平,聚焦生态富民,实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加快农户农地流转,加大地区政策优惠倾斜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江苏聚焦富民,特别是提升居民经营性与财产性收入的重点。

  积极营造双创生态系统,推动双创富民。完善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决打击仿冒盗版,杜绝骗补行为,提高创新成果回报的激励作用。加强双创教育,制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创业型、创新型人才。创新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由政府牵头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基金,投资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由政府补贴向引导社会投资转变。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农户及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研究支持创业创新的金融政策,加大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民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农民经营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需为农村金融提供适当的监管,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完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机制,发展因地制宜的农地金融制度。

  提高农民初始资源禀赋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农村劳动人口提供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打造一支懂市场行情、灵活组织生产、营销推广能力强的农产品电商专业队伍。普及基础教育,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积极培育现代农民,不断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水平。加大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示范,提高农业补贴效率,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每亩土地的产出水平。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利用现有的农村便民服务站开展村内快递业务,打通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生态富民,实现生态与富民的双赢。大力发展精品生态休闲旅游农业,鼓励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打造适宜休闲度假的特色小镇、民俗村落,发展集餐饮娱乐、采摘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庄园综合体。因地制宜扶持当地的特色农业,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现代渔业产业园。示范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经营产出。培育一批精品休闲农业节庆品牌,打响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不断开拓农业新业态。

  加快农户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增收作用。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示范效应”,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合理、有效地引导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农地产权,强化农户签订农地流转合同的意识,完善农地流转后的土地纠纷解决机制,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发展经营单位组织化,包括建立各种(生产、加工、销售、储运)合作社,重点建立销售合作社。鼓励家庭农场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比。

  加大地区政策优惠倾斜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培育多个带动周边发展的增长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外溢效应。建立区域共享性交通、信息基础设施,降低地区之间的运输成本。加大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担保额度,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针对低收入群体,从输血式扶贫向输血、造血结合式扶贫转变。在贫困地区普及优质的九年义务教育,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专项货币补贴。普及大病医疗报销制度和对残疾患者的生活救助,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农户创业创新的后顾之忧。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