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苏北,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
2017-04-20 08:5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颜云霞

  江苏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那么,苏北如何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本期《智库》邀请了省社科院副院长、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刘旺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寿荣,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正平就此展开讨论。

  再定位,突出生态战略地位

  记 者:从世界范围来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对苏北而言,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又有哪些突出意义?

  沈正平:绿色发展是苏北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以来,苏北沿袭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曾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但事实证明这条老路不可持续、难以为继。所以,苏北发展必须主动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造福子孙后代。

  从现实来看,苏北也有条件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苏北正处于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宏观层面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苏北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从中观层面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苏北地区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可以预见,省委省政府对苏北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其二,苏北拥有绿色发展的明显生态优势。苏北境内河湖密布,平原、滩涂、湿地、低山丘陵等地形地貌交错分布,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其三,苏北已经具备绿色发展的良好经济社会基础。比如传统产业绿色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 “互联网+”行动计划初显成效,培育发展一批智造企业,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当然,也要看到苏北绿色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传统产业占比偏高、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够强以及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等等。

  记 者:强调绿色发展,意味着苏北在发展路径上要做出哪些转变?

  刘旺洪:推动苏北地区绿色发展,应当主动摒弃过去以投资和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追赶型增长”模式,进一步突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实现消费、投资与进出口协同拉动苏北经济发展的良性格局;应当主动摒弃要素规模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进一步提高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着力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升要素投入层次,逐步向要素效率提升型的集约增长模式转变;应当主动摒弃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方式,进一步强化以绿色绩效检验绿色发展,推动苏北地区从外生型增长模式向内生型增长模式转变,从而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沈正平:推进苏北绿色发展必须坚持遵循发展规律与符合区情实际的合理路径,具体要做到六“化”:传统产业循环化。全面实施节水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推行绿色清洁生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重点推动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信息化。全面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生产智能化。加快培育发展智造企业,推动苏北制造业向工业4.0转型升级;环境生态化。保护与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苏北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发展“生态+”新业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保资源,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

  记 者:苏北生态资源丰富,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

  章寿荣:首先,要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全方位推进生态保护,把山水林地打造为生命共同体,维持良性生态循环。通过生态保护的空间管制,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把苏北地区的开发强度控制在20%以内,同时着力提高开发水平,加快建立自然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稳定。

  其次,采用生态学方法与高新技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方法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基本形成适应苏北发展特色和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能源平衡机制和保障系统。

  第三,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全面推广“生态+”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跨界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养生,把良好生态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产业转型,推行绿色制造,发展节能降排、低碳低耗的实体经济。以苏北的资源禀赋与现实优势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型企业,构建高效、低耗、低碳为特征的产业生态链。

  最后,奉行经济活动环保先行的原则,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更大力度的绿色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到2020年不低于2%。防治结合,全面预防与系统治理工业、农业生产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并实现生产排放的环境无害化。

  记 者:刚刚章院长提到创新,在苏北绿色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创新的作用呢?

  刘旺洪:科技创新是驱动苏北地区绿色发展的主引擎、主动力。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省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技术研发,立足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特色,集中科研力量重点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苏北地区的绿色生产提供强力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在苏北地区绿色产业领域新建一批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形成以产学研为核心,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

  实现绿色生产,也离不开生态技术的支持。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电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以盐城环保产业园、苏北环保科技产业园等为依托,推动环保产业园向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和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化发展;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准入关。

  促合力,建设美丽宜居苏北

  记 者:保障苏北绿色发展,离不开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层面来讲,需要做哪些工作?

  沈正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制定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政策,明确其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此倒逼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同时以支持政策引导新兴绿色产业加快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绿色GDP考核体系。要将环境污染损失占GDP比重以及绿色制造业增速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作为其政绩及奖惩的重要依据,由此激发各级政府重视并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推动形成区域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于苏北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断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争取国家层面支持。

  第四,支持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增强苏北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持能力,要加大省级财政对苏北科技创新投入规模,扩大省级研发机构名额。支持苏北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支持苏北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急需人才,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五,营造绿色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苏北各市要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低碳、环保、节约意识,让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全社会弘扬符合绿色发展的生产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形成人人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这对推动苏北绿色发展将会产生深入持久的重要作用。

  刘旺洪:政府应该在倡导绿色生态消费模式上多下功夫。要鼓励居民提高绿色产品消费比重,采取政府财政贴息、“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居民购买绿色产品的支持力度。提高全社会绿色安全和健康消费意识,在苏北地区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要加大政府对绿色产品采购比重,严格执行政府对绿色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要完善绿色消费政策法规及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绿色消费配套财税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绿色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记 者:换而言之,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生态文化。

  章寿荣:只有全社会形成共识,群策群力参与到推动苏北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来,苏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提升。所以,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通过制度法规、典型示范、行动计划,形成人人参与绿色生活的良好局面,使绿色生活观念深入人心,全民生活方式绿色化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城乡居民绿色生活习惯基本养成,最终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新风尚,建成人人自律、健康向上的文明苏北。 本报记者 颜云霞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