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升政府的“外部性”服务
2017-06-08 09:1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章寿荣

  当前,我国不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促进经济“脱虚向实”,其本质都是为了解决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低下且呈现下降趋势的问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以提升政府的“外部性”服务为核心。全要素生产率之所以难以提升,很大程度上在于外部性的阻碍,而这正是需要政府积极有所为的领域。

  通过适当财政赤字加快政府投资以补基础设施短板。目前,我国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江苏沿海、苏北地区的铁路网络亟待建设。另外,以“海绵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内部基础设施仍比较欠缺,投资空间很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我省应抓住这一机遇,对影响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区位条件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超前投资,加快沿江、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等高铁线路建设,大幅度提升我省铁路网规模和质量,不断缩小三大区域的区位条件差距。

  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投资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我省要进一步以市场化的原则完善各类支持企业创新的措施,优化政府对技术创新项目补贴的方式和效果。将政府资金定位于引导和分担风险的作用,突出企业创新的内生激励,根据地区财力差异和省级统筹,研究对各类创新项目的最优支持方式,重视对补贴项目的跟踪评估,注重对项目应用性的开拓。现在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补贴政策大多是直接补贴生产者,这不仅容易导致产能过剩,而且容易产生腐败。如果今后把对技术创新生产者的补贴激励改为对消费者的补贴,就能够引入消费者市场选择对低效率企业的淘汰,而对高效率企业提供市场支持。

  建设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实验室。微观企业的创新行为一般由市场决定,而区域研发公共平台和实验室则可以由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在光电、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公共创新平台需要巨大的投入,绝大多数企业独立建设既难以承担,又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政府建设好区域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促进该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创新中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重要的一点就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政府要敢于拿出最重要的资源,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产业规划,支持、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建设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塑造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江苏制造”向“中国创造”“江苏创造”转变意味着要把现阶段的“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这就需要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融入工匠精神。江苏要积极抓住中央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发挥我省各层次教育力量的优势,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体制,进一步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在教育中倡导工匠精神、在企业中实现“精致生产”,鼓励企业职工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以优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形成江苏职业教育与优良产品的双品牌。

  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制度保障。总体来看,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要素市场的分割,技术、资本、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流动存在严重障碍。比如跨区域的兼并收购仍然不够通畅,即使在省内的不同省辖市,跨市企业并购可能都存在制度性的瓶颈。要破除导致要素跨区域流动障碍的制度壁垒,比如调整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社会公共服务价格制定办法,建立跨区域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国外、省外的优质企业到我省参与兼并收购、参股经营,推动省内企业“走出去”等。

  (作者为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