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智库与学术, 要谋求共同进步
2017-06-01 08:4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 文

  2013年以来,中国智库界作为学者行业一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地位开始凸显出来。虽然智库与学术的从业者都属于学者行业,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近年来智库的快速发展已打破了原有的学者行业结构,产生了学者功能的重大分化,对固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发展现状也产生了影响。如果不能深度厘清智库与学术之间的关系,那么,旨在鼓励智库发展的各项政策就无法与学术相辅相成,也不能促进以学术为主业的高校、各地方社会科学院系统等长远发展,反而会导致智库行业产生诸多“智少库多”“鱼龙混杂”等消极负面现象。

  回归历史溯源会清晰地发现,自古以来智库与学术都属于学者行业,但分野早已存在,两者存在着行业主体、行为旨趣、工作内容等方面的深层差异。概括而言,智库讲求的是建议政府“如何做”,是一批知道政府运作机理,善于生产与传播思想,有明确影响决策者与改善国家政策诉求的人,通过相对复合式的运营方式进行思想生产、传播而产生的务实行为;而学术讲求的是“应该是什么”或“本质是什么”的知识探索,是一批在思想上敢于自我挑战和超越、对政府和社会运作相对超脱的人,通过严格的学理假设与论证,希望推进思想本身更新升级而产生的务虚行为。

  当然两者也有不少共通性、融合性、同一性。教书育人是学术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通过育人与研究推动一个国家、社会与民族的进步,也是学术的最终归宿。从最终目标看,智库与学术是殊途同归的,具有差异性,但同样具有统一性。此外,无论是服务对象,还是学者本身,智库与学术之间都有许多交叉之处,并非存在天然的“隔阂”。由此可推出智库与学术之间应有的互视态度,即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促进。

  好的学术研究往往有基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方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不只是取决于学者的理论素养,很多时候也取决于学者面对动态、现状等政策问题时的敏锐、细致和创新。同样,智库学者完全可以在充分保持自己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和学术尊严的前提下冷静、客观地分析政策,并寻求政策难题的解决之道。面对现实与政策的学术研究,往往能让学术研究探索到新的理论动向,获取理论升级的动力。有学术功底的智库研究,会让智库产品显得更厚重。

  最顶尖的学者往往上得了“学术殿堂”,也下得了“智库厨房”。智库与学术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包容关系。在当下“学术已走进死胡同”与“智库报告太浅薄”等双重批评不绝于耳的舆论背景下,寻求智库与学术双方相互尊重与借鉴,共同进步是相当有必要的。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也可以建智库;智库里也需要有更多实质性的学理思考。对学术管理者与智库负责人而言,也要为两者的融合与借鉴进行机制性的改革。让研究方向更贴近社会、现实和政策,让研究成果更易普惠大众,在未来发展上杜绝学术精英化和智库空洞化的不良趋势,才能让两者的方法论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而为社会与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