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廉价金融
2017-06-01 08:4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黄金老

  互联网金融更多强调的是科技的作用,它有一些独到的灵活性,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

  一是更多的依赖数据来决策。这应是互联网金融最本质的特色。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应用,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一笔贷款,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通过面对面的尽职调查来做决策,互联网金融机构则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来做决策。

  二是互联网金融更加强调营销,且营销的方式更加积极、热烈。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站往往比较简洁、单一,但互联网金融机构,如苏宁金融的网站,页面丰富多彩,内容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的APP不像传统APP那样千篇一律,而是个性化地呈现你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产品迭代更快。传统商业银行可能是每月有一到两个产品升级,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可能是每周都有产品升级。这种产品迭代的敏捷化背后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基于金融云的应用部署和开发平台,要求做到分钟级创建和拷贝,天级应用上线,秒级容器伸缩。目前,苏宁金融的应用和开发平台都是云化,支撑产品的快速迭代更新。

  四是组织机构更灵活。在传统商业银行里,成立一个团队或部门,会把人员固化在一个组织里。在苏宁金融,这边有很多的“项目间”。围绕某个项目设一个“项目间”,项目做成了,人力资源就释放,员工的考核也跟着项目走。苏宁金融推出“任性贷”就是这种项目间的作品。

  对于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把它存在的意义过分拔高或过分看低,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填补市场缝隙。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应是合作与竞争相互统一的关系。现有的金融服务,还有很多没有服务到的地方,有些是地域上的,有些是在收入阶层上的,比如中心城市和偏远的乡村,大学生和农民工。总之,传统金融还有很多需要提升效率的地方,这些就是互联网金融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存在价值不但在于对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也在于普惠金融和廉价金融,根本落脚点是廉价金融,核心是降低互联网融资成本。一要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信贷成本;二要打造一支精英专才队伍,构建扎实的金融IT系统;三要开拓低成本资金来源,促进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展;四要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客户获取成本。

  从今年的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正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监管越来越严。前些年,互联网金融受到的监管比较弱,得以自由发展。出了很多问题之后,2015年人民银行给出了一些监管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还是非常严密的,对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机构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也在借鉴其做法。一是,2016年2月以来,一些主要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转账免费,对支付宝、微信支付、苏宁支付等产生较大影响。二是,2016年下半年,不少商业银行也推出自己的扫码付。三是,传统银行信用卡也在改变,降低信用卡门槛。

  互联网金融机构面对的第三个挑战是欺诈风险。与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相比,欺诈风险应该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最主要的风险。针对这一风向,苏宁金融就有200多人专门从事反欺诈工作。苏宁金融分别在2016年10月和2017年3月协助浙江省海宁市警方和吉林省吉林市警方破获了特大电信诈骗案。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引入,互联网金融这一叫法便难以充分涵盖这种新金融业态,便有了金融科技一词,即Fintech。这不是赶时髦,更不是换马甲,而是现有的业务模式促使它与科技融为一体:

  其一,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更大。以苏宁金融为例,用户上亿,员工只有千人,这需要依靠金融科技手段,才能超越人工服务的极限来服务海量客户。比如,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股权投资等服务,使得原来只有少数人享受的服务走入平常百姓家。在智能营销上,苏宁金融研发的智能营销平台,基于会员行为数据、购物信息、支付信息、社交信息来构建最优投资策略,解决了海量用户的精准营销难题。

  其二,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长尾客户,客户分布更广,跨地、跨省甚至跨境,需借助金融科技,破解地域服务半径制约。人脸、指纹、声纹、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解决了远程核实身份的难题,使金融服务可以延伸到农村、山区等传统金融网点无法覆盖的区域。由于生物特征识别能够延伸金融服务空间,它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标配。

  其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用户风险更大,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持续提升风控水平,降低风险损失。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高达59万起,涉案金额超222亿元。对每家机构而言,因业务模式和流程不同,欺诈风险也有其特殊化之处,除了行业性的黑名单共享之外,当务之急便是要建立一整套风险规则引擎,并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我进化和完善。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