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打造都市圈命运共同体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020-03-18 09:27:00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作者:孙亚南 尤晓彤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城市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问题。他提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强调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探索建立中心城市牵头的都市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都市圈空间连续、人口稠密,是支撑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以往的都市圈发展规划注重城市分工、产业布局和交通系统的组织与优化,缺乏系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防控规划及治理预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都市圈建设和规划提出了新要求。通勤距离在1到2个小时的武汉都市圈,包括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中小城市,人口超过三千万,是湖北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此次疫情中,都市圈内除武汉外的其他8个中小城市也是重灾区。江苏身处长三角,拥有地跨苏皖的南京都市圈、对接上海的苏锡常都市圈,辐射苏鲁豫皖的徐州都市圈,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集度、人员流动性相较于湖北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认为,应构建都市圈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信息共享、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思路转变:构建都市圈命运共同体理念

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造成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其发生和影响的范围往往超出某一行政区域,会涉及多个行政主体,表现出跨区域特性,即公共危机“脱域化”形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江苏三大都市圈若处置不当,不仅每个城市都无法独善其身,其风险的整体性、系统性、相关性会对全省乃至全国公共安全、经济利益与社会秩序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受制于不同政府理念差异化和部门利益的牵绊,多主体共同负责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搭便车”、“踢皮球”现象,从而导致职责不明、协作低效。因此,必须转变传统常规事务的处理思路,即都市圈府际间应形成科学合理和系统化的协同治理理念应对都市圈突发公共事件。都市圈不仅是一个发展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构建都市圈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要求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强化属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另一方面,又要不拘泥于行政区划的约束,实现跨区域联动预案制定、联动组织协调机制优化,着重强化府际间高效协调、互通合作,从而提升不同层级政府协同应对公共危机能力。

二、科技先行:强化智慧都市圈建设

因涉及属地责任而产生的“各自为战”、“各家自管”情况,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容易产生本地闭环化,造成信息的阻隔。消除这种城际“信息孤岛”,应成为完善都市圈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在于大数据实时播报、线上信息采集与响应,以及智慧化手段的各项应用,让都市圈各层级管理者和民众能够第一时间有效行动。此次疫情中,江苏最早利用矢量电子地图和高分影像,整合通信部门专题信息,采用“软件+硬件+数据”的服务方式,建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江苏应以5G技术为契机继续强化都市圈内部深度互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公共安全信息的收集,促进都市圈内部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建设。通过建立都市圈数据联通机制,实现信息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交互共享。要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强都市圈内公共危机事件评估、监测、识别,及时、精准地向社会公众群体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预测发展趋势,指导社会资源合理调度。譬如,以5G结合遥感灯光讯息和热力图加强省内跨界人员与车辆的审查、管理,制定互认通行机制,解决如重大疫情疾病发生时跨区域通行问题。观测不同区域人流集散度、城市路面交通状况、物资分布、地理空间状况等情况,规划最优应急救援路线等。

三、未雨绸缪:优化都市圈资源要素布局

身处武汉都市圈的黄冈,作为湖北的第二大市,距离武汉仅有1小时通勤距离。疫情暴发以来,黄冈又涌入了60万来自武汉的返乡者。这座750万人口的城市,三甲医院仅有一家,截至3月16日感染人数达2907例,死亡125例,而中心城市武汉有三十多家三甲医院。疫情初期,海内外的资金和物资捐助大部分也涌向了聚光灯下的武汉,而身处武汉腹地的黄冈等城市不可避免地出现“灯下黑”现象。都市圈内较为偏远的县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资源更为缺乏,因此要着力解决都市圈内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资源要素分配不平衡的问题。首先政策上要向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倾斜,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布局三级以上医院和吸引中心城市三甲医院在当地设置分支机构,加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其次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加大相关紧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公共卫生、医疗救援等领域专家的异地交流体系和对基层的帮扶指导制度。在应急物资调配方面,要完善卫生防疫、医疗救援等应急物资的战略储备管理制度。都市圈应构建应急物资仓储、共享平台,保障应急时资源调度的交通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考虑都市圈内临时应急仓储区和较大规模人员隔离(救治)安置区的提前布局。可以通过提高大型会展中心、体育馆、库房等建筑建设标准,预留好接口和相应空间,确保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转化成方舱医院。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