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筑牢长江经济带枢纽高地,打造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典范
2021-02-20 09:33:00  来源:新江苏  作者:叶南客 郑琼洁

如果将长江经济带比喻为一条“龙”,南京都市圈便正处在“七寸”的枢纽高地关键点位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奋进“十四五”、向现代化进军的雄壮号角。南京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落地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既表明国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意味着南京要肩负起更大的国家使命。

一、承担重大使命担当,提升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地位

从国家层面看,南京都市圈成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先行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环境正面临更加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更加需要凝聚区域一体化发展合力,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0年10月底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设》,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发展已成后疫情时代全球竞争的主竞争单元、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及国家高质量发展下行稳致远的强引擎。南京都市圈长期以来始终秉承共建、共享、同城化的建设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和具有全国较强影响力的重要都市圈,为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发挥重要作用。

从江苏省层面看,南京都市圈成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践行者。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在内的南京都市圈使命在肩,尤其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宁镇扬一体化也进入加速期。可以说,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在跨省机制体制创新上、在服务长三角和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承担先行探路的重要职责,是对“两争一前列”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奋力书写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答卷、擘画新时代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最好印证。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南京都市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都市圈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创性推动同城化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征程上不断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从南京层面看,南京都市圈成为打造高能级辐射国家中心城市的助推者。南京都市圈规划被正式确定后,能够进一步做实南京首位度,强化南京省会担当。南京已连续4年发布市委“一号文”,持续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成效明显。2020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GDP超万亿元城市中稳居前列,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近六成。根据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2020)》显示,南京综合排名第5,在开放辐射力指数排名第4。可以看到,南京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向“十四五”时期,一方面,可以通过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增强特大城市能级;另一方面,作为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南京,肩负着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南京通过进一步转换科教、人才、产业、区位优势,借力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等的发展强化责任担当,反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助力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二、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随着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落地,南京都市圈发展将按下“快进键”。南京都市圈要筑牢长江经济带“龙之七寸”的枢纽高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谋篇布局,打造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典范品牌。

以全域融合之势,更加健全合作发展巧机制。都市圈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全方位的机制设计和能级提升。一是构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增强全局观念和凝聚力,明确分类政策指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江苏、安徽内部各场域的协同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共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同频共振,实现各场域相互融合、联动、互促。二是探索建立跨省都市圈城市创新治理新模式。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区域格局优化的实践样板。“十四五”时期,南京都市圈要加快探索跨省都市圈城市创新治理新模式,加快突破行政边界,率先实现要素资源跨区域配置,建立市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工作会议、专业委员会项目协调机制。加快建立跨省高端产业引入培育、高品质生态圈建设、高品位文化营造培育等创新治理新模式。三是积极实施强省会战略与配套支持措施。江苏省要加大对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对于中心城市南京要充分放权赋能、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行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以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释放周边地区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增强大中小城市全面协调发展能力。

以创新发展之机,更加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所当乘着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南京都市圈要紧紧把握创新发展之机,一是加强创新同源。充分发挥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支撑南京都市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推动产业同链。都市圈城市地脉相连、产业相融,要更多依靠产业内在联系打造新的产业集聚高地。强化都市圈产业圈层分工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城市功能互补、产业梯次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周边城市产业特色化。重点增强南京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高端服务业载体引力,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产业集群,不断强联、补链、延链,加快都市圈整体产业链升级,重塑都市圈空间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同网。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南京都市圈要始终秉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功能。打造主要节点城市间“一日工作圈”“半日生活圈”,以“都市圈云”“都市圈数据池”等平台为抓手,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实现人才在南京都市圈内的自由流动。同时,打造南京都市圈文化标签,不断吸引“圈外”人才就业创业。

以扩大开放之力,更加增强区域带动强辐射。都市圈建设是一个开放空间,而不是封闭空间。随着南京都市圈“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未来,南京都市圈更应以扩大开放之力,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实现圈内带动。以现代化都市圈为载体,提升江北新区、自贸区发展能级,进一步增强南京城市承载力。以宁镇扬一体化为抓手,加快镇江、扬州城市功能提升。同时,强化宁淮深度合作,共建宁淮特别合作区。二是实现圈带互动。深化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创新合作,加强城市节点功能建设,加快宁锡常接合片区、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建设,推动形成南京都市圈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有机联系,实现都市圈大跨步发展。三是实现圈域联动。南京都市圈要着眼全国、全球谋发展,在资源大配置、要素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下,实行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分别为: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博导;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