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抓住突出问题 更好铸魂育人
2020-11-23 15:03:00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个专题里面,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题收录了这篇讲话要点。今年9月1日,讲话的主要部分又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题刊登在《求是》上。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四个关键问题,我们应不断反思、追问与探求:对于制约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我们找到了吗?找准了吗?解决了吗?

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开展主动探究,回应好“如何”抓住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先锋职责。各级各类高校虽办学实力不同、办学水平各异,但在落实大学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在对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抓落实上,来不得半点“折扣”。因此,无论什么排名、什么级别,具体到各高校的党委,抑或是党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班子、教师等,都应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角度出发,主动探究自身思政课建设的“短板”之所在。学校党委要切实将思政课纳入到学校党建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体系中系统部署、整体推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对接思政课建设方面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与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坚持课程育人理念,切实担负起教研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

诚然,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的现实差距会对思政课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要跳出“马太效应”的圈缚。作为思政课建设水平较为理想的高校,要充分意识到新形势下思政课仍面临着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要充分将自身思政课建设的先行优势释放出来,在“教好、学好、管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建构思政课发展的新经验、新方案、新模式。而作为思政课建设力量相对薄弱的高校,切不可有“做了也改变不大”“差距太大,再赶也赶不上”等畏难情绪,越是有差距,越是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去警醒自己;越是发现差距明显,突出问题的头绪多,越是要主动出击,做好规划,区分缓急,有序推进。与此同时,还需有机、有效地建立思政课建设的“朋友圈”,建立互助共进的良好竞争合作伙伴关系。

以师生“内生动力”为着眼点开展具体探究,回应好“何谓”抓住了突出问题

“内生动力不足”可谓是当下制约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信心来自哪里?笔者认为,来自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和真爱。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再赘述。而“真爱”的提出,是出于对当下较多的量化指标“主导”教育管理的忧思。我们坚信并期盼着,“为人师的初心”在思政课教师那里应是第一位的;那份由对教书育人的热情、对教学的专注以及对学生的关爱而浇筑的“真爱”应是日久弥新的。

“五真”是教师“内生动力”的源动力。以“培育与保护教师的内生动力”为题开展具体探究,既要谈职业理想、情怀和共同愿景,也要做搭平台、铺道路、去困难等实事,要心向老中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甚而是“一人一策,因材培养”。总之,应不遗余力地为实现“五真”而建立健全适合教师“内生动力”正向生长的、有实效的外部动力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教好思政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好思政课”。“抬头率低”、课上开小差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们思政课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那么,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将改变此现状作为课堂任务之一。一要理直气壮地将思政课的学习使命和责任说清道明;二要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视野和高度去打磨教学内容,科学、专业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三要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等去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做好引导,以期让学生认同思政课的价值,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达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动真碰硬、久久为功为要求开展深入探究,回应好抓住了突出问题以后该“何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反观高校思政课建设,也是到需要更加动真碰硬的时候了。“3.18”讲话以来,思政课迎来了建设发展的“春天”,在经费投入、教学改革、人员装备、学科建设、教育培训、展示宣传等方面全面推进、取得成效。伴随着面上工作的推开,特别是抓住了突出问题以后,一些深层次的探究和落实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对于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既要融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的大环境去辩证地看,也要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去发展地看,更要融入高校内涵式发展进程中去系统地看,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所关联到和需要梳理的环节的多样及复杂性等要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对于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有动真碰硬的干劲。例如,在队伍建设方面,如何做好“以赛促建”,使“此起彼伏”的思政课教学竞赛、微课竞赛等真正地助力教学、带起队伍、惠及学生,从“教学展演”成长为“教学常态”;在教学建设方面,在思政课仍以“大课”进行的形势下,如何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好教学设计,提升学生整体获得感;在评价建设方面,如何保障教师教学投入的“含金量”,让“教”与“研”协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等。

再次,对于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这对于思政课建设来说,同样意义深远。各级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要体现在一项项突出问题的扎实解决上。突出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既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也不能寄希望于有了活动和宣传报道就大功告成了,而是应以久久为功的胸怀与气度,走在一线,走向师生,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落细落实。

陶 然(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