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对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承担时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一方面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站稳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使各项文艺创作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更加紧贴时代的脉搏、前进的脚步。另一方面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承担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时刻充满人民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人民书写的,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人民培育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首先要虚心向人民学习。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深刻理解和认识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认真倾听人民呼声,不断汲取人民智慧,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和灵感。其次要积极为人民服务。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坚持不懈地快出、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及时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同时,要积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在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三、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富有积极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力。古人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同样,创新是文艺的基因,更是文艺的生命。推动文艺创新,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深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营造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浓厚氛围,既是文艺自身特点和规律的需要,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然要求。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需要艺术家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各美其美才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效果。推动文艺创新,要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所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文艺的原创能力。要在火热的生活中获取灵感和鲜活的素材,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挖掘作品的深意和新意,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推动文艺创新,要独辟蹊径、不拘一格。古往今来,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家、艺术大师无不都是独辟蹊径、致力创新,不拘一格、独树一帜的典范。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不可能成为上品,而很可能流于下品。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新的思想理念和文艺精神,进行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形势变化的新的创造。
四、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德艺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向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要自觉做到敬业守责。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要克服浮躁顽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