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专场 主办方/供图
2020年12月23日,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四届学术大会苏南区域专场在镇江举行,会议由镇江市社科联、江苏大学社科联承办。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江苏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南是江苏省内经济最发达、城镇化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板块,是江苏经济的领头羊、对外开放的主阵地,要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挥产业综合优势,在提供高质量供给、培育新型消费、推进高水平开放上发挥好引领和带动作用。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能仅仅把“双循环”狭义地理解成促进国内市场发展,而要从整个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来理解两个循环。上海社会科学院徐明棋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并提出,当前全球疫情不断扩散导致了世界经济严重的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急剧下降,国际贸易、投资严重负增长,世界各国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巨额的财政刺激,后续负面效应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大幅度震荡。从国内来看,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外部负面冲击持续存在,中国自身的发展结构调整也进入关键期。中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占比较高的经济体,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尽管最近几年比例不断下降,但仍然高达32%。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主要着眼于促进国内市场循环的畅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扩大内需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同时通过国内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带动国际循环,稳定和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维护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发展趋势。在这一进程中,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服务业新领域的开放、多数行业投资限制的取消、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金融市场的开放等,必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新发展格局赋予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内涵,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开放有诸多新变化。南京大学黄繁华提出,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开放具有以下新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进口贸易地位有所上升;二是加快提升贸易和投资的模式与结构,“优进优出”取得明显进展;三是链接“双循环”新平台增多,包括从事“双循环”的贸易平台、研发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等;四是我国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影响双循环”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制度标准与规则将不断完善。要正确认识、深刻把握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取得更好成效。
推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苏州大学段进军提出,江苏科技资源丰富,在新发展格局下,应利用庞大的内需为全球先进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策源地。通过优化进口结构和贸易创新,加快发展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推进建设现代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高科技产业集群和科创走廊。
苏南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应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融入产业链,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江苏大学梅强提出,近年来,为了给中小企业营造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发展环境,我国政府在商事制度改革以及税收方面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带动我国市场主体注册数量连续创新高,市场主体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随着要素成本的提高,中小企业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竞争与高端、专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小企业必须通过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精特新”转型升级道路。“专”指的是专业化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成为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强者。“精”指的是精细化发展,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精细管理,生产精良产品,提供精致服务。鼓励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长道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特”指的是特色化发展,要支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出发,在“特”字上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等。“新”指的是新颖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以“新”取胜,提高核心竞争力。
来自苏南地区的学者还分别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王芹认为,文化产业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苏州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也起步较早。今后应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串联文化元素,加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建文创交流平台,推动资源共建共享;聚焦复合型人才培育,完善人才后勤保障;完善考核认定制度,兼顾经济与文化效益,促进苏州市文化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稳步成为地区支柱性产业。无锡市统计局吴红星等提出,首位度企业是指在行业、产业或者特定群体中,处于主要支配地位的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拓展行业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锡要迈入第二个万亿时代,需要加速培育发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导向的首位度企业。一是提升城市能级,增强首位度企业吸引度;二是聚焦优势产业,增强首位度企业集聚度;三是夯实创新投入,增强首位度企业创新度;四是打造品牌效应,增强首位度企业知名度。民革常州市委课题组研究指出,2017年以来,常州高起点编制规划、高标准推进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高水平塑造文化、高效率推动治理,美丽乡村示范点(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十四五”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实现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有效解决乡村长效管理;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乡村“沉睡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