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目标导向,对江苏在更高起点上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使人民真切感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江苏近年来以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注重大运河生态保护修复,培育极具江苏特色的水韵文化、生态岸线、绿色产城融合发展优势,统筹推进运河沿线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是要建成一条造福人民、恩泽千秋的幸福运河,要立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四大目标导向。一是统筹兼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坚持保护修缮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全面展现沿线自然与人文、宜居与诗意水环境完美结合的景观特色,实现水、岸、城一体推进;二是一体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尊重古城老街整体环境,完整延续城镇文脉,探索创新名城名镇社区治理模式,带动名城名镇社区群众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和共享;三是要和谐共促大运河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大运河精神内核,推出大运河题材的文化艺术精品,发挥大运河沿线文旅融合的集聚优势;四是要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运河航运转型提升,建立航运与自然生态、人文风貌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高标准建设一条顺畅的运河、高品质打造一条绿色航运廊道、高水平建设一条文化航线。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