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南通“接轨”上海再出发,努力建设“北大门”
2017-04-28 16:53:00  来源:上观新闻

    今年起,每年在沪举办一次对接服务上海大会

 

  新城全貌 彭常青摄

 

  中亚班列 陈沈华摄

 

  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 许丛军摄

 

  振华港机南通基地

 

  市北新貌 杨长国摄

 

  濠河夜景 张进祥摄

  

  城在水中坐 彭常青摄

  4月27日,南通市将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本次大会将重点邀请上海、江苏两地相关领导,上海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上海相关开发园区负责人,驻沪世界500强企业代表,驻沪央企代表,上海知名创投公司负责人,知名民企负责人,相关行业商会,南通籍在沪企业家等共计2000人左右与会。

  据了解,本次大会系列活动可以用“1+4+2”来概括:1是指“1个主体活动”,27日上午,南通市将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南通对接服务上海大会;4是指“4个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南通市将在上海分别召开南通对接服务上海专家咨询会、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科技创新恳谈会、南通旅游推介会、南通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暨农业项目推介会;2是指“2个展示展览”,活动期间,南通市还将在上海举办南通对接服务上海主题展、南通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活动。

  这次大会旨在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展示南通独特江海禀赋资源和现代化建设成就,集中推介南通发展及对接服务上海成果,继续深化对接服务上海工作,促进南通与上海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强大动力。

  为搭建好对接服务上海的平台,南通市委市政府计划将从今年开始,每年都将在上海举办一次对接服务上海大会活动。

  缘何“接轨”上海?

  南通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上海,作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龙头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核心,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而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因其本身具备的地缘、资源、经济、人文诸多优势与条件,自2003年提出“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发展战略后,南通便搭上上海发展的快车,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形势下,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强调,南通作为江苏发展的“潜力股”,一定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的大文章,努力建设成为上海的“北大门”,通过借力上海实现南通的更大发展,在整个苏中地区和江北地区发展中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其实,南通“接轨”上海,可谓具备了独特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首先,南通做好“接轨”上海这篇大文章,是落实国家战略及有关规划的必然选择,这也正是南通“接轨”上海的政策“大气候”,可谓“天时”。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宁波、南通为节点的“多三角”城际交通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推动与南通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要求南通等城市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明确提出:优化上海大都市圈格局,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这些国家战略和有关规划都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入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必然要求南通加快“接轨”上海。

  其次,在中国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形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的优越地理位置被誉为“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更有甚者,南通市的启隆镇和海永镇位于上海崇明岛北部,业已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一环。而且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和沪通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开工,原属“上海90分钟交通出行圈”的南通,到上海的通车时间有望缩短到1个小时。此外,被民航局总体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辅助机场”的南通兴东国际机场,作为上海周边空域条件最优的支线机场,近来不仅推出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两条定制客运班线,还与上海机场集团合作组建沪通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由此,南通区位条件将大大改善,成为江苏区位条件最好的地方之一,南通加快“接轨”上海已是箭在弦上,这可谓是“地利”。

  最后,南通“接轨”上海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给予南通的明确定位和要求,也是策应上海城市定位和发展需求的主动作为,更满足了两地民众的诉求,以上可谓“人和”。去年11月份和今年2月份,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分别参加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江苏省人代会南通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南通一定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的大文章,努力建设成为上海的“北大门”,这一方针也为南通深化“接轨”上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江苏省长石泰峰在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认真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加强省级区域合作交流,促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

  在上海提出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同时,南通则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不难看出,南通对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积极呼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契合的发展定位。而且,南通需要借助上海资源实现创新转型,上海也可通过南通实现拓展升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逐步推动上海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范围疏解。这将加快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关生产要素和产业将亟需向周边城市和区域转移,而南通在环沪周边城市中有着独特的空间、产业、配套、要素优势,能够有效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转移。

  此外,南通“接轨”上海,也在两地实现了“两利”局面,为两地民众创造福祉。一方面,南通在近些年“接轨”上海、借力发展中获益良多。据统计,南通50%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上海的金融、证券、投资机构纷纷落户南通,提供金融、证券服务,带来企业发展资金……另一方面,上海也在与南通的分工合作中收获裨益。南通作为上海的“菜篮子”,全市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南通建筑铁军的作品成为质量的保证,上海市在建的超高层建筑(29层以上),每100幢中有15幢由南通建筑铁军承建,总数达到298座……

  “接轨”上海成绩如何?

  多领域、多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

  南通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合作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一个世纪前,近代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就借助上海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南通办纱厂、搞教育、推进“一城三镇”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沪通合作迎来新的发展。2003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发展战略,并出台《接轨上海纲要》;2004年成立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年印发《接轨上海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对接服务上海工作。近年来,南通在“接轨”上海方面可谓成果卓越,特别在产业融合、发展要素、交通基础设施和金融资本合作等领域以及启东和如皋等地区,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产业融合领域,推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和促进沪通产业协作成为工作亮点。一方面,自2007年6月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签约以来,先后与上海共建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上海奉贤(海安)工业园、宝钢(海门)工业园、复旦复华(海门)高新园、启东江海产业园等7个合作园区,号称沪通产业发展的“七朵金花”。截至2016年底,这些合作共建园区作为重要的承载项目平台累计引入亿元以上企业77个,总投资291亿元。其中,自2010年正式签约以来,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南通产城融合的典范,园内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河道水系已全部完成,已落户长江智谷、智翔等涉及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产业链较长的优质项目。

  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上,实现了“456”,即近4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50%的企业与上海合作,60%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比如,南通每年引进上海亿元以上项目60个左右,实际完成投资额保持在200亿以上,中远海运、上海振华重工、宝钢集团、上汽集团和双钱集团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此外,南通为响应上海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的趋势,打造上海“菜篮子”基地。“十二五”每年销往上海的农产品平均增幅15%,2016年销售总额达186.5亿元。连续举办12届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引进上海农业合作项目100多个,在沪设立各类南通农产品专卖店150余家。

  在发展要素领域,其接轨主要是与上海的人才、科技、医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人才合作方面,南通承接上海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的溢出效应明显,具有人才引进数量多、层次高的特点。比如,与上海18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承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近200家,并与上海合作共建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等16家研发平台。据统计,“十二五”引进上海各类人才2630名,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00多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300多人,引进5位来自上海的院士在通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此外,南通还与上海有关部门签订了人才培训计划,实现了挂职培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科技合作方面,每年与上海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保持在40个以上,共引进和共建创新平台11家;医学合作方面,市直医疗单位全部与上海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每年沪通医疗合作科研项目保持在10个以上。南通与上海之间还建立了沪通医保异地结算机制,并实现了两地医保异地医疗费用直接打卡。

  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南通坚持以“大交通”引领“大融合”,着力推进过江通道建设。近年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相继建成,崇海大桥完成前期研究,列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纪要。北沿江高铁已纳入国家和江苏省相关发展规划,沪通长江大桥投资完成率达48%。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十三五”江苏省交通建设的蓝图,现在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作为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通行四线铁路、六车高速公路的公铁两用大桥,有望成为南通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的“关键之桥”,沪通铁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盐通铁路南通段,沪通大桥南接线与北接线,都将通过这一过江枢纽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整体,南通也因此有望跻身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行列。

  在金融资本合作领域,南通近年来吸引多家上海金融、证券、投资机构前来落户,提供金融、证券服务,缓解了南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其中,上海东方、光大、申银万国、海通和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以及日本名古屋银行等银行在通设立分支机构,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在通设立分行。此外,据统计,南通全市179家创投风投机构中近40%来自上海。

  从地区的角度来看,近些年,启东和如皋等地区在“接轨”上海工作上,可谓下足力气,也是成效显著。临沪各地都在争相“接轨”上海,发展路径可谓各有特色。2013年起,启东开始借力上海智库进行科学规划,与其合作的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启东接轨上海进行系统规划,相继推出《启东全面对接上海若干重点领域研究》和《启东全面对接上海思路、路径和对策研究》等研究成果,提高了启东在园区开发、物流、人才、旅游、科技创新、港口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外包及农产品供销对接等九大领域对接的“贴合度”和“精准度”,大大提高了“有效性”,简称“139”工程。

  根据规划和调研,启东还进一步确立了全面接轨上海的“2468”奋斗目标:全市20%以上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4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60%的游客来自上海,80%的外资和市外民资源自上海。经过两年时间的攻坚,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据不完全统计,启东全市25%的工业产品配套上海、45%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80%以上的投资直接或受上海影响进入启东。

  未来如何深入“接轨”上海?

  在交通、产业、创新和生态方面下功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加之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未来发展总体定位的提出,南通正处在“接轨”上海新的机遇“风口”上,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发挥南通的优势,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坚持“行政推动常态化、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协同化、社会服务同城化、交通运输便利化”的原则,参与到上海大都市建设中,争取在大上海经济圈发展中发挥南通更大的作用。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南通应当以交通互联为基础,以产业合作为支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生态共建保护,全力“接轨”上海。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南通交通发展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南通市政府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南通行动计划(2017~2018年)》。其中,在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领域有大量对接上海、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举措。比如,在轨道交通方面,南通要建设长三角北翼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沪通铁路、宁启铁路二期、盐通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促开工建设通苏嘉城际铁路,加快京沪二通道、北沿江高铁、上海-南通跨江通道、洋吕铁路及通州湾疏港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近年来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和完工,以往受制于天堑长江阻隔的南通交通,正慢慢成为发展新优势。

  曾在任职微软中国期间荣获Bill Gates奖的上海智翔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浩,于2011年达成了在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建设智翔(南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初步构想。对于近年来南通交通的大发展,他说:“沪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地理优势将更加凸显,与上海的资源对接将会更加紧密和便利。”

  接下来,南通将从优化产业链分工合作、加强产业服务上海和深化合作载体建设三方面,引入上海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促进沪通之间的产业合作。在优化产业链分工合作方面,南通应当发挥靠近上海的地缘优势,促进与上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构建与上海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沿海区域,发挥港口、土地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上海的石化、重装备和物流等产业转移;在加强产业服务上海方面,抓好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打造更多农业服务上海载体,拓展在沪农产品销售渠道,制定农产品电商扶持政策,扩大优质农产品在沪销售份额,不断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此外,南通还将以建成上海旅游休闲基地为目标,加快景区开发与配套,加强与上海旅游部门合作,建立“上海迪士尼+南通”客源互通网络;在深化合作载体建设方面,按照“上海孵化、南通转化”的思路,推动沪通合作共建园区遵循明确区域范围、明确产业定位,拥有资本介入、人员派驻、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原则,努力实现沪通共建园区覆盖全市。并参照苏通科技产业园模式,规划共建沪通长江大桥产业园,以此为载体吸引上海的生产要素向南通西部地区聚集。

  在创新发展和创新资源对接方面,南通不仅注重对上海的创新制度进行复制,还将高起点打造南通中央创新区,借助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承接更多创新资源的溢出,引进上海高端创新要素向南通中央创新区集聚,建设科创、文创、医学和会展四大中心。关于创新,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表示,政府要乐做、善做服务创新、推动创新的“店小二”,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各方面人才要争做创新的主力军。要把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南通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在生态共建保护方面,南通为呼应上海将崇明岛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决策,编制了南通两镇对接生态岛建设专项规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跨境城镇群研究,打造区域协作发展的创新之地。

  对此,陆志鹏指出,上海的定位是要建设国际性卓越城市和国际性的创新中心,所以上海非常看重生态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南通积极响应上海重大决策,积极参与崇明岛的生态建设,严格按照上海市关于崇明岛的规划执行到位。沪通两地共同打造世界级的生态岛,并响应江苏提出的“把长江打造成为生态廊道建设”的目标,把南通沿江建设成为生态岸线,并提出四个定位:生态风光带、生态城镇带、生态旅游带、科技创新带。以这四个定位呼应了崇明生态岛的建设,同时又为南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路径。同样地,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也强调,注重生态保护,强化规划引领,分层推进空间融合,加快推进沿江生态带建设,呼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规划。

  现在,位于崇明岛的两块南通“飞地”,分属于启东和海门的启隆和海永两镇,在休闲旅游、农产品供给、健康养老等诸多方面,正探索在功能意义上为上海做好配套,也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两地目前已完成“撤乡建镇”工作。新镇成立后,启隆、海永也正按照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总体规划,主动融入崇明,对接上海,成为展示江苏发展、承接上海溢出的一个新窗口。毕竟,启隆的定位就是“上海生态后花园”,不再发展工业,而是聚焦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努力在养老上做“华东示范基地”。海永也主打上海牌,提出要做“养老福地”。不难看出,作为沪崇启大通道的中转站,启隆和海永两镇扮演着南通“接轨”上海的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的角色,一直以来,两镇正朝着与上海“无缝对接”的方向迈进。

  此外,南通还将在启东和海门沿江地区规划150平方公里的生态带,按照上海新市镇建设标准,建设沿江特色镇。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