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老龄产业与智慧养老平行论坛在江苏宜兴窑湖小镇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养老产业、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等关键词,进行了广泛而热烈地讨论,从产业和技术出发探索和建构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积极理念和积极战略。
论坛现场
本场论坛由老龄产业与智慧养老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产业部主任、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专家组组长吴昕主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产业部主任、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专家组组长吴昕
在主题报告环节,4位嘉宾就老龄产业与智慧养老分别作了报告交流。
以色列 Natali Healthcare总经理尼姆罗德·奥特曼带来了题为《纳塔利医疗解决方案》的分享。纳塔利是提供老年护理和家庭医疗保健的领先公司,公司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整个供应链负责,将分析引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尖端技术融入医疗与非医疗服务中。他介绍,纳塔利的远程医疗服务使大量患者免于不必要的住院治疗,90%的确诊患者留在家中,其中6%由医生或移动重症监护室在家接受治疗,只有 10%被转移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金钱,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分配效益最大化。
面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如何应对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并使他们在社区内独立生活成为目前的最大挑战。奥特曼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技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优化资源,增加有用的医务人员,通过‘一对多’模式提供医疗服务”,他举例,“比如在老年人活动的浴室、客厅、前门、厨房等安装传感器和探测器,系统将通知传输到云端,并直接传输到呼叫中心,而呼叫中心便可以实时发送相关帮助并得出医学结论”。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关注到了香港社会存在的“双重老化”现象,即人口老龄化和建筑存量老龄化。他认为,“双重老龄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显著影响香港的宜居性和城市复原力,因此,必须要将双重老龄化作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议程中的焦点问题,并将现有的、分散的措施合并到长期的整体战略框架中去。
“香港的双重老龄化现象,就其规模而言,在世界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复杂性”,凌嘉勤建议,用“智能安老”和“智能城市科技”的“双智能”方案来应对“双老化”的问题,“老龄化不是人类的新现象,但长寿是,我们的城市也必须为照顾未来的长者作好准备,我们要意识到建筑环境必须随时间流逝而改变,以配合人口变化的需求”。
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智能技术作为科技支撑赋能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慧养老应运而生。论坛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康复训练部主任李增勇带来了关于智慧康养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分享。
李增勇以国家在杭州、武汉、合肥三地开展的人工智能养老项目为例,介绍了实验所取得的成效,并展示了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护理的最新应用,从老人跌倒警报、老人异常离床状况监测到智能护理床、智能尿湿监测垫等智能生活照护,智能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
“以物联网驱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医’、‘养’、‘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形成集健康风险预防、医疗辅助、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紧急救援等一体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医养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催生智慧医康养深度融合新业态,助力养老服务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将是未来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李增勇说。
江苏耘林养老发展集团养老产业事业部总顾问、耘林乐老研究院副院长安德烈·雅阁带来了荷兰品质养老模式的分享。雅阁介绍了荷兰生命公寓4个核心理念,第一个核心理念是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鼓励老人自主做选择,决定生活的方向;第二个核心理念是自我赋能、用进废退,老人应该在能力范围内尽力照顾自己;第三个核心理念是泛家庭文化,将老人视作家人;第四个核心理念是Yes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雅阁认为,荷兰和中国的养老模式各有特点,简单粗暴的搬运是行不通的。“中国的老人相对更会互相关照,对科技的适应能力也更高,这些都是我们在养老事业建设中需要关注的。我们在江苏有多个合作养老项目,在宜兴这里就有一处养老生命公寓,我们结合了中荷经验,重点关怀老人的内心需求,希望达到‘快乐养老’的目标”。
在圆桌交流环节,省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老龄产业与智慧养老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胡学同;江苏耕林养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育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系主任、讲师刘莹等35位专家学者还围绕发展养老产业的初心、养老产业的创新方向和商业模式以及如何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赋能养老服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跨文化对话中探索养老产业及智慧养老从产业到商业、从技术到场景的系列愿景。
(记者/唐宝妍 摄影/谢自强 编辑/汪璐 设计/唐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