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赓续长江文脉 建设美好城市
2022-11-22 1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 薇

赓续长江文脉 建设美好城市

《城市更新行动长江共识》在无锡发布

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让长江文化根脉世世相传;

在城市更新中推动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让城市发展果实人人共享;

在城市更新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让城市人文气息处处流淌;

在城市更新中推进长江流域共同体的互鉴互学,实现美美与共。

11月20日,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城市“微改造”与长江文化专题会议在无锡举行。长江流域各城市相关部门与专家学者代表共同发布《城市更新行动长江共识》,就长江流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达成广泛共识——以人民城市、创意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同讲好长江流域城市更新故事,谋划长江流域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往昔根脉,未来起点

江畔小站,一个略微佝偻的背影缓缓穿过站台和铁轨,深深走进人的心里……90多年前,朱自清先生笔下那个温暖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也让南京浦口火车站成为中国人的群体温暖记忆。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浦口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随即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微改造”,百年浦口站重焕新生,成为历史文化区更新利用的示范项目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重要展示窗口。

“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保护为重,高品质雕琢文保街区。”南京扬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蓓介绍,浦口站片区拥有多个历史文化遗存,依照“拆改留”的思路,浦口电站、英式仓库等文保修缮从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等方面,采取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修旧如旧,还原一百年前的场景、街巷和建筑,打造南京滨江“文化之眼”。

专题会议上,与会专家倡议,长江流域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入长江文化活力,盘活丰厚的长江文化资源。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的“绣花”功夫调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保护好长江文脉的历史见证,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从“七十二家房客”的困窘破败到“文化思南”的动人风景,上海思南公馆街区的更新探索,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做出了精彩注解。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最大的吸引物是人。”在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看来,当下城市更新的关键是,在改善城市空间面貌的同时,让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更可达、更好用,实现“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城市愿景。

长江流域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在城市更新中,推动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让城市发展果实人人共享,正是城市生长的核心要义。

多位专家表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在城市更新的各个环节,发挥好城市更新的“民生”效应,在节约集约用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优化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脉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放大城市的人民性和公共性,也为城市更新凝聚更多公众参与的力量。

文化滋养,诗意栖居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更是长江流域各省市生态、生产、生活和生命的主轴。长江流域的每一座城市,都肩负守护长江文化精气神的重要使命。

地处长江中游武汉市武昌古城核心区的中华路街,将创新文化融入街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以文化治理统筹“保护”与“发展”难题的可行路径。

以中华路街更新改造为样本,武汉市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陶维兵阐释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塑造和治理功能。他认为,通过空间改造、文化融入、多元参与,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与治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长江流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更新模式是长江流域城市责无旁贷的时代重任。”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认为,长江流域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通过城市更新推进居民精神文化食粮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公共文化空间拓展与服务创新,营建具有集体记忆价值的文化场景,打造诗意栖居、陶冶人民精神世界的城市美好家园。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