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解放思想对标找差 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
2018-09-27 17:0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敬华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科教资源丰富、枢纽功能突出、生态本底优良,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质量效益,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省委明确提出,南京要建设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南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对标找差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提升城市首位度上下更大功夫,在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上展现更大作为,努力走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前列。

  提升创新首位度,探索动能转换新模式。重点在更好释放科教资源潜力上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办法抓创新,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以建设创新名城为主线,国内对标深圳、国际对标波士顿,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好未来网络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紫金山实验室,形成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标志,强化南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领先地位。二是以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为重点,深入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探索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特色路径,大力孵化培育南京自己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和科技上市公司。三是以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落实“1+45”政策并动态完善,建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

  提升产业首位度,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重点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解放思想,切实解决布局不优、结构偏重、转型不快的问题,努力迈向中高端、打造产业新地标。一是聚力发展主导产业,围绕“4+4+1”(四大先进制造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主导产业体系,完善产业政策,招引重大项目,构建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二是聚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沿江工业片区腾笼换鸟、业态提升,引导主城区重点发展一个现代服务业和一个未来产业,郊区重点发展一个先进制造业、一个现代服务业和一个未来产业。三是聚力打造产业集群,种好“三棵树”,即放眼全球移植大树、立足自身培育树苗、提档升级老树发新芽,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

  提升功能首位度,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重点在提升功能品质和城市能级上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查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弱项,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一是提升综合承载功能,高起点规划城市愿景,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有效疏解老城功能,加快建设新城新区,提升地上地下一体建设、城市农村融合发展和绿化亮化彩化水平,打造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新样板。二是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布局建设高铁南京北站,加快推进长江五桥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空港、海港、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构建放射状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打造现代高效、覆盖广泛、内畅外联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三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率先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巩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建设成效。四是提升文化建设水平,深入挖掘南京特色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彰显南京人文底蕴和特色魅力。

  提升生态首位度,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重点在摆脱路径依赖上解放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两山”理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高质量。一是以最严标准抓保护,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落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全面梳理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重化工企业,有序转移调整,加强岸线保护。二是以最大决心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和重点断面领导挂钩负责制,运用经济杠杆提高排污成本,尽快实现入江支流水质全面达标和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运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推动电热企业以气代煤和非电行业减煤。三是以最实举措抓整改。围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实行立查立改、挂牌督办,确保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好转、走在全省前列。

  提升开放首位度,探索区域融合新模式。重点在树立全球视野、对标世界一流、接轨国际标准上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全面提高城市开放度,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全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工作,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和集聚能力。二是全面提高城市融合度,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加快交通、网络、数据互联互通,深化制度、产业、民生领域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在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三是全面提高城市知名度,继续办好两岸企业家峰会、留交会、名城会等重大活动,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活动品牌,加快完善国际化商务载体、生活街区和教育医疗功能,务实开展友城交往交流,不断提升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

  (作者为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