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徐州如何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这样说……
2022-01-17 15:34:00  来源:我苏网

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携手十三市广电

推出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

——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环省行》

第十二站

来到徐州

徐州未来5年

如何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

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

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记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徐州如何高质量地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王剑锋: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发展的最大优势和重大使命。近期,国家发改委赋予徐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省党代会明确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可以说,多重战略机遇和政策利好交织叠加,徐州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将锚定“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大幅提升实力优势,不断巩固枢纽优势,持续放大辐射优势,加快将中心城市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

产业是中心城市建设的根本支撑和底气所在。我们将牢固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倍增工程。

城市能级是衡量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接下来,我们将主动对标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塑造鲜明特色,加快提升实力优势、枢纽优势、辐射优势。

只有打造高质量平台,才能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激发强劲动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持续巩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园区、创新、开放等平台水平,全面增强公共服务、消费、金融、人才等载体功能,打造更多集聚高端要素的“强磁场”。

徐州将更好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主动服务带动周边,携手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在前期“1+4”合作的良好基础上,深化落实好科技创新共同体等6项协议,推进淮海经济区实现洼地崛起。

坚定不移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今后,徐州在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过程中,如何提升城市品质,让生活、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呢?

王剑锋:近些年,徐州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城青山半城湖”金名片更加靓丽。迈上现代化新征程,徐州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徐州样本”。

徐州将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快实施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进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采石宕口等生态修复,继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动传统产业清洁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转型的实际成效助推“双碳”政策落到实处。

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

共创美好生活

记者:采访之前,江苏广电总台的全媒体矩阵征集汇聚了很多市民和网友对于徐州未来发展的期待,汇总成了一份民生梦想清单。

王剑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我们履职施政的使命。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深入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创造更加丰硕的民生建设成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幸福徐州”。

把发展产业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快产业富民步伐。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着力解决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机制,建立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让徐州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区域性公共服务高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托幼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