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新时代大运河的新使命
2018-05-21 17:36:00  来源:江苏智库网  作者:张廷皓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廷皓研究员

  如何理解大运河文化带?

  大运河是基于运河水利、水运工程形成的伟大的文明带,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综合发展带,是人类史上独特的现象和景观。是文明概念和广义文化概念,其边界绝非狭义文化概念所能够涵盖。概念革命往往使我们的思路进入新境界。

  如何理解“大运河文化带”?我认为,大运河文化带是:

  ——保证大运河通畅的工程技术带;

  ——从古代漕运发展为现代航运的内河运输带;

  ——由大运河贯通的城乡经济带;

  ——中国东部最重要的财富聚集带;

  ——传统农业社会的新业态生长带;

  ——由大运河发育的生态、环境、景观带;

  ——沿大运河形成的社会文化交流带;

  ——大一统国家的经济保障带;

  ——深植于沿运河群众中的感情心理纽带。

  大运河的历史功能和价值

  从大运河本体保存形式来看,济宁以南一千多公里长的在用河道依然保留着大运河初始的航运功能,成为我国年运量达五亿顿的黄金水道,这在世界运河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大约还保存着五百多条运河,而80%以上均已废弃或改作其他用途,像我国大运河开凿时间如此久远,还能保留如此长度的通航功能,仅此一条,也是中国大运河突出价值之所在。

  一是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已经形成的沿运河城市带,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辐射,联系多个重大经济区的共同发展;利用沿运河城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区位优势,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从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大运河沿线的城市间平衡、城乡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生态环境与城乡发展的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平衡。

  二是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大运河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历史成果,是在沿线农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粮、棉、桑、果、茶、鱼、麻、蔬等传统农业发展是其重要特色和支撑。在保护好传统产业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进步,推广集约化、精细化、绿色化、规模化经营,用最优质的展品引领市场,满足消费,培育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新型农民,通过沿运河的农业产业振兴,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乡村振兴。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大运河沿线的乡村建设当以家园建设为重心,而不是以景点景区建设为目标。我们的乡村首先是让人生产生活的,而不主要让人来看的。家园有说不尽的历史记忆,有深沉的精神寄托,有切割不断的情感纽带,这才是美丽乡村的精神意义。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