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至此, “三大战略”已基本成型,加之“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组成协调区域综合发展的区域经济“ 4 + 3 ” ”空间发展格局。
栾维新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陆海统筹成为国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张建军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作为东部海洋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江苏“ 1 + 3 ”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深入推进,江苏沿海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现代海洋经济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未来若干年江苏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通过加快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提升海洋第三产业的比重和作用。
丁宏 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在“1+3”功能区新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以下四个作用:一是在徐州扩大经济规模优势,提高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的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
黄杰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与经济开发、合理利用相结合,完善我省大运河保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开发利用中的资源整合,将现代科技、现代文创、产业资本等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对接起来。
朱广东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院长
“ 1 + 3 ”功能区战略背景赋予江苏海洋经济新定位,要在沿海经济带形成蓝色增长极,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为淮海经济区注入活力,为江海江淮生态经济区填充绿色。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吸引集聚优质资源、高端要素,提升优化发展质量、综合效益,统筹海洋经济发展和江苏全域生态竞争力打造,不忘海洋经济“蓝色” ,永葆江苏发展“绿色” 。
古龙高 江苏省社科院沿海沿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以沿海三市GDP为例,2016年是2009年的2.56倍。但是,仍然存在三个“没有变”:一是港口建设“据点式开发”没有变;二是沿海产业“点轴式推进”没有变,真正意义上的沿海产业带没有形成;三是“港城”分离状态没有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