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激发创新、推动创业、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组织管理水平低下、资金实力薄弱、市场话语权不足等客观问题,在当下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复杂环境下,其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稳定性易受到波动。税收制度的优惠与扶持是助力小微企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为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十三五”以来特别是2019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力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的税收优惠政策。江苏在减税降费过程中呈现出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政策落实较好。以江苏省总共193.12万户小微企业为全样本的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6月,江苏省有99.5%的小微企业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优惠,同比增加80.72万户,增长72.4%,优惠政策覆盖面大幅扩大。上半年,江苏小微企业共计减税降费218.16亿元,其中税收优惠203.37亿元,各项政府性降费规费14.79亿元,归属2019年新政减税105.27亿元,占比51.8%,减税降费规模大幅增长,小微企业受益度大。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主要收益行业,两者占全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六成以上。二是小微企业政策获得感较强。抽取江苏省有代表性的1164户小微企业为调查样本的研究显示,共计79.8%的小微企业纳税人感到税负比以前有不同程度降低,93.45%的企业对当前税率水平表示基本满意。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减税政策卓有成效。
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江苏多数小微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并没有明显扩大用工规模,甚至部分小微企业为缩减开支,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减少招工。江苏千户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降成本,推动营业收入、劳动生产率、投资、创新投入、劳动者报酬增长作用明显,但促就业效应不彰。一方面,尽管减税政策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负担,但由于其他经营活动的成本不断上升,无法吸引企业将减税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用于扩大招工;另一方面,相比其他类型企业,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规模扩张较慢,对人工的需求总体波动不大,税收优惠对促进小微企业就业可能存在滞后效应。与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效应有所差异,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创新投入的提升效应不确定,但由于为小微企业增加用工提供进一步的保障,促进了就业增长。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