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内涵、测度与评价
2019-12-26 14:5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叶南客 王聪

  城市能级被广泛用于测度城市在特定区域内集聚和扩散生产要素的能力,并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

  第一,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的目标导向。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各城市进入新的竞争合作发展阶段。长三角城市能级评价要考虑三个目标导向:一是要体现全球网络化新趋势。城市对创新资本、智力资本、服务资源等高端要素的配置更为重要,处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和供应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环节,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区域控制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二是体现国家新的战略导向。长三角区域在创新发展理念,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以及对接“一带一路”等方面应肩负起历史使命。三是体现城市发展新的阶段特征。南京明确提出创新名城建设,作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要不断凸显南京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测度与评价。从城市经济功能、科技创新功能、信息枢纽功能、城市开放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五个方面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国家层面的城市能级。北上广深为第一序列,南京及其他城市基本属于第二梯队,城市辐射范围相对有限,属于不同区域范围内能级较高的城市。二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能级。南京在经济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信息枢纽功能方面相对比较均衡;杭州的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相对较强,创新功能和信息枢纽功能相对偏弱;合肥经济功能方面的短板更为突出。三是江苏省内的城市能级。南京在创新功能、枢纽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首位度优势不断凸显,但开放功能和信息枢纽功能的首位度水平有待提高,对全省辐射影响力有限。四是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能级。南京在经济、创新、枢纽、服务功能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开放功能是南京的弱项。

  综合分析南京城市能级发现:一是区域增长能力较强,控制影响能力亟待提高。南京代表新经济的领军企业偏少,对区域的经济控制影响能力待提高。二是原始创新基础较好,科技转化能力亟待提升。南京具有较好的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名城建设以来,更是集聚了诸多创新要素,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开放型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三是枢纽地位日益提升,区域辐射能力有待增强。南京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但无论是铁路线网结构和辐射能力,还是海港和空港的能级,都有待提高。四是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了城市的宜居性,但南京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明显不足,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第三,加强南京城市能级的创新突破。一是增强城市经济功能,提升区域综合辐射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促进南京制造实现高端跃升,发挥好南京江北新区和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前沿引领作用,加大制度探索。二是增强科技创新功能,提升科技创新源动力。要立足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打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道。瞄准价值链上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科技攻关,促进企业创新有新突破。三是增强信息枢纽功能,提升城市要素链接力。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平台,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实现高铁、城际交通与禄口机场的无缝对接。四是增强城市开放功能,提升对外开放引领力。围绕“4+4+1”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和建设海外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五是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承载力。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高端设施,不断提升南京公共服务吸引力。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南京“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圈。

  (作者系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南京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