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科学引导,全面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2021-11-15 10:06:00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对物资储备与供应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并鼓励家庭存储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多地应急管理部门也适时提供了家庭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一度引起生活物资抢购的热潮。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物资储备工作,并于2018年对物资储备管理机构进行了重组,提升了物资储备工作的专业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物资储备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并不能包办一切,而是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体系性建设和引导居民方面。

一、培育消费习惯,重育储备意识

我国自古就是灾难频发的国家,因此老百姓一直有存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近些年,国内粮食相对价格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下降,加上种子技术的革新,农户留存粮食的习惯逐渐消失,最多只在家中或乡镇小作坊存有少量供自家食用的原粮(或者以记账的方式“储蓄”粮食)。城市商业体系的日益发达完善,使得城市居民可以很便利的购得所需食物,甚至足不出户亦可通过外卖送货上门,这使得城市居民几乎没有储备食物的习惯。

2019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姓体会了或长或短的居家“封闭”生活,唤醒了居民储备医疗用品尤其是口罩的意识。据流行病学的专家介绍,未来新冠肺炎会常伴人们的生活,各地不断爆出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可以预计,未来人们会不定期的面临管控甚至封闭的生活,储备适量生活必须物资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在必须的生活物资中,救助用品、医疗药品、应急工具等都是工业流水化生产,甚至有专门的套装组合,保质期较长,老百姓选购十分方便,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食品类物资。近些年,瓶装饮用水已深入国人的生活中,瓶装水销量2017年就突破亿吨,市场销售额2019年超过2000亿元,购买瓶装水成为很多家庭的消费习惯,适量储备瓶装水使得饮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问题。食品类物资最大的问题是保质期,新鲜瓜果、蔬菜、肉类只能临时存放,这使得方便面、速热米饭等成为食品类物资储备的重要选择。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罐头食品是不健康、不新鲜的,甚至添加了不少食品防腐剂,因此我国罐头食品的消费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恰恰是个误区,罐头食品往往是选择新鲜的原料,在很短的时间(可能从采摘到灌装只有二三个小时)内加工完成,完善的杀菌技术和密封储藏技术使得完全没有添加防腐剂的必要,当然法规也不允许添加。换言之,罐头食品是一种原料新鲜、易于储藏、有较长保质期的健康食品,是家庭食品储备的完美选择。政府部门适当普及罐头食品的知识,引导居民科学储备,是完善家庭食品储备的可选之路。

二、丰富储备主体,提倡全面储备

在传统的物资储备体系中,政府储备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绝大部分物资储备是由政府部门完成。近些年,企业储备逐渐兴起,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承担了部分物资储备任务,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代储模式的优化方向主要包括探索仓库合作储备、临时储备等新合作形式以及对采购定价与结算方式的科学精算。

除了企业代储以外,其他部门和机构也应在物资储备工作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日本的防灾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得到世界各国的称赞,政府极为重视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建议写字楼、工厂、学校、车站、商业中心等场所或机构开辟专门场所储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常规生活物资,并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下签署互助支援协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共享物资相互帮助,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多余物资帮助政府维持稳定。

私人储备对公共储备是具有替代关系的,应在政府物资储备管理部门的有效引导下,让这种替代关系发挥正向的积极作用。

三、重视能力储备,强化技术支撑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业间的割裂与交通运输水平的低下使得地方经济往往追求全面发展,基本每个县都有肉联厂、食品厂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一些经济发达、人口较多的大乡镇亦是如此。虽然说这些企业规模往往偏小,技术效率偏低,但在特定时期也能满足地方居民需求。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除了个别企业做大做强,失去“保护”的小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消亡,地方居民的需求依靠发达的物流业和商业满足。

假设发生突发事件城市被封闭或发生灾害导致交通被破坏,城市将依靠自身储备和加工能力来应对。此时,计划经济时代的“遍地小厂”似乎更能应对这种突发情况。其实,并不是计划经济模式更好,而是这种模式更加倾向于地方的“自给自足”,恰恰有点暗合生产能力储备的逻辑,在突发事件下自然能更好满足地方居民需求。所以,并非建议各地都要走全面发展的路线,而是在重视实物储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产能力储备,通过与生产企业签署协议的方式保证突发事件下的物资供应,做到“储物于企”。

在做好生产能力储备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以使物资储备体系化。首先是要对物资储备库进行层级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统筹各物资储备库信息,合理调配物资以平衡区域内供需;其次是搭建统一物资信息平台,实现物资供给、物资需求、物资储备、物资拍卖、物资轮换、物资运输等信息共同共融;最后是提高物流运输能力,重点在核心物资储备库匹配相应运输能力,城市内及时完成应急配送车队建设工作。通过区域内相互协作和强化配送能力,实现“储物于技”,间接实现生产能力储备于城市外、区域内。

王金秋: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讲师

张为付: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