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提高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研究
2018-04-26 10:45:00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陈章龙 等

  摘要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新兴业态不断出现,传统业态服务效益不断提升,但仍存在新兴业态比重低、传统业态服务能力低、价值链增值环节低、主要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等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引导资金和人才进入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等手段,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江苏目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分析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推进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的政策建议。

  一、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新兴业态发展较快,但比重较低

  随着江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生产企业需求规模扩张,资本和技术积累增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发展,从2005年到2015年,这三个行业分别增长了11倍、5倍和7倍,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生产性服务行业。但从相对规模看,这些新兴业态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仍未充分发挥其在经济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如2016年这三个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1.8%、15.43%和6.93%。特别是直接影响现代经济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严重滞后,供给严重不足。

  2.传统业态服务效益不断提升,但服务能力仍然较低

  江苏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良好,规模较大,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高,发展效益也不断提升,2016年这两个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了38%和17.9%,经济贡献率分别达11.86%和2.17%。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人均22.15万元和24.2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51.30万元和46.17万元,分别增长了583.05和90.78个百分点。但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创新能力看,这些传统生产性服务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从服务内容看,国外银行服务品种丰富,涵盖了资产配置、财务咨询、证券组合投资、合理避税、遗产转让、艺术品托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而我国银行服务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包括资产配置规划及非金融类增值服务,偏重于短期投资收益。

  3.新兴业态生产效率增加,但仍处于价值链低端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江苏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规模扩大,经济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升。经济贡献率分别从2005年的3.88%、3.11%和0.41%增加到2015年的7.47%、5.79%和2.27%,皆增长了2个百分点左右。劳动生产率方面,除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略有下降外,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从2005年的人均24.67万元和13.4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90.85万元和45.88万元,分别增长了268%和241%。虽然效益不断提升,但和国外同行相比,服务内容和盈利方式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如人力资源服务业中,发达国家的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具有细致的专业分工,又可以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客户使用成本。而目前江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职业介绍、人才招聘为主要业态,中高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弱,服务细分度低,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高端服务,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

  4.盈利能力不断增加,但仍然主要依靠传统要素驱动

  随着经济的日益服务化,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加,如2015年江苏生产服务类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690.9亿元,增长13.1%,比规上服务业高0.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799.8亿元,增长19.1%,比规上服务业高2.8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4.4%。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投入要素所推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则较为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如2000年至2014年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要素生产率仅2010年比上年所有增长,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仅在2007和2008年保持稳定,其他年份也都呈下降趋势;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全要素生产率则都是有所下降。这说明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离创新驱动的目标还相差较远。

  二、提高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的政策建议

  1.引导资金和人才进入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层次

  近些年来,江苏非常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引导资金和政策扶持,并计划“十三五”期间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左右。同时启动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双百工程”,即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和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这些措施确实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这些措施的着力点仍然侧重于扩大规模,而没有强调生产性服务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服务经济的竞争力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本身的结构效率,而且可以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江苏由制造生产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因此,要深化服务业管制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新兴业态,并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本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大生产性服务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高端领军人才的工作环境,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并利用江苏高校集聚的优势,深化产学研政合作,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通过减少迟滞、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信息传递等提高了企业效率。因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投入,改变传统的服务生产和提供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从政策层面讲,在一些受益面广、一次性投入高和具有战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种融资手段,加大投入。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投资信息设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和行业规章制度,为全面信息化保驾护航。

  3.积极融入全球服务创新链,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看,其发展一般会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内化于制造业内部,这时还主要是一种辅助生产的作用;第二个阶段是外部化、专业化、社会化,但仍然以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为主;第三个阶段是创新引领,即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不仅仅是服务于制造业,而且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出现。

  目前,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处于第二个阶段,但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比如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居于前列,就是得益于发达且占据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江苏在加快服务业开放过程中,要结合生产性服务园区及集聚区建设,把握世界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引进高附加值环节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并鼓励有实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世界生产性服务重组并购,或者与国外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建立合作联盟,融入全球服务创新链。

  4.实施服务创新战略,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创新引领,就必须依靠研发创新驱动,强调生产性服务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兴业态创新和经营管理手段创新。

  首先要结合生产性服务业运作的具体特点,在创新战略中把服务创新涵盖进来,既重视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也重视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概念创新等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更为频发的创新形式。

  其次是要把税收优惠扩展到服务创新活动中。目前江苏有关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如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税收优惠、企业机器设备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新技术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的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等。这些税收优惠较少的涉及到服务业的创新行为,即使有,也是以促进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为主。因而,要把税收优惠扩展到服务业各种创新活动中,制定专门针对服务创新的税收优惠,以推动服务创新。

  最后是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扩展到服务创新活动中。江苏先后实施了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来源、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帮助,并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但这些政策扶持的重点往往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对其他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关注较少。因此,要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行扩展,不仅关注制造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要扶持服务业内的中小企业的服务创新。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