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在古城保护中模塑城市品质
2022-02-28 10:59:00  来源:苏州日报  作者:方世南

加强苏州古城保护是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功德无量的重大善举。苏州古城保护既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随意扩大古城规模。苏州古城保护的过程是传承好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过程,是全方位保护好古建筑和文物的过程,是让古城在保护中获得生机活力并模塑城市品质的过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保护苏州古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高度,以古城保护的守护神与模塑品质城市的创新者的双重角色,将苏州古城保护与城市品质模塑有机结合起来,将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将传承历史与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苏州古城在走向新时代、走向现代化、走向全世界的新征程中,充分展示出具有古典与现代双面绣特征的美好形象风采。

在古城保护和古城发展的协调共进中模塑城市品质

苏州古城保护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苏州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更要促进古城各项事业整体性高质量发展,要以优美的城市品质再创新的辉煌。苏州古城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苏州古城的保护就是对我们历史的保护、历史遗产的保护、精神文化的保护,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保护。但是,苏州古城保护不能采用静态化和封闭式的保护方式。如果采取一种固化、僵化、硬化式的保护举措,古城必然形神分离而显得毫无生机活力,古城保护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古城保护当作是把古城内的古建筑、古遗迹、古宅古居、古桥古井简单地圈起来、包起来、围起来。苏州古城保护绝不是简单地守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冷冰冰的历史建筑,而是要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些历经千年风雨和充满人文气息的丰厚文化遗产。保护古城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担当起的历史责任,是时代赋予苏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神圣使命,古城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并在此基础上的有效利用。

问题是如何保护、利用才能体现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保护利用才能让古城与现代社会有机融合,如何保护利用才能实现古城保护和古城发展的有机统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古城保护必须牢固地树立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古城依然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功能,满足古城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符合新时代古城保护和古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促进古城保护和古城发展有机统一,在古城保护中推动古城发展,在古城发展中促进古城保护,才能实现古城高质量发展和永续发展,推动古城在镕古铸今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因此,将保护古城与推动古城随着时代的节拍而与时俱进,就能模塑城市品质,达到在对古城物质保护中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取得对古城由点到线成面的立体保护的效果,在保存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整体格局的同时,保护好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传统习俗,持续改善古城交通、医疗、上学等基本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保护古城的价值与满足人的需求相统一。也只有将古城保护和古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对古城的活态保护中,实现对物的保护和对人的发展相统一,促进古建古宅的功能转化和产业植入,让古建古宅能够按照时代需要和人民期盼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在激发古城有机活力和激活古城历史文化基因的过程中,促使古城和古人与今人交流沟通,让人们更全面地聆听到古城历史文物的故事,从而更主动地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在模塑城市品质过程中全面地提升人的素养。

在古城生态和古城业态的协调共进中模塑城市品质

优美的城市品质是通过优美的城市生态来体现的。城市生态主要由城市的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所构成。苏州古城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古城的自然生态体现了古城的物理环境,古城的人文生态则反映了古城的人文环境。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从软硬结合、刚柔相济的维度模塑着城市品质。保护古城生态要疏通水道、改厕改水,改善水品质,优化水环境,处理生活垃圾、改造管网,开展街道绿化、景观美化,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提升公共环境,让山水为古城添彩,让古城为山水争辉,充分展示出古城的自然生态之美。同时我们更要注重保护古城的人文生态,讲述古城历史,传承古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古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保护古城的老字号、老品牌,让古城体现更多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乡愁味道和值得回味的苏式生活。苏州良好的古城生态为古城业态提供了宝贵资源和优质平台,吸引了与古城生态有机统一的古城业态,同时古城生态离不开古城业态的支持和推动,古城业态的培育和完善是促进古城生态进一步优化提升的动力和保障。苏州古城业态要基于服务古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定位,着眼于提高古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使古城业态更能够充分体现古城历史,传承古城文化。在对苏州古城保护中,对古城业态的培育和植入,要着眼于保护古城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对于破坏古城自然生态以及不符合古城人文生态的项目要敢于拒绝,不能过度看重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要在古城业态上多算生态账、绿色账、文化账、长远账,少算经济账、数字账、短期或近期获益账。古城业态的结构和布局,可以进一步改善古城的自然生态,提升古城的人文生态,实现古城生态和古城业态的有机统一和互促互进。

在古城开发和古城民生的协调共进中模塑城市品质

古城的有机更新是在古城的合理开发中实现的,古城的合理开发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古城品质提升为价值目标的。苏州古城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合理开发获得动态发展的。模塑城市品质就是在合理开发利用古城中实现的。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古城开发是促进古城赢得生机活力的重要途径。古城开发是在古城保护基础上对古城的合理利用,是古城动态保护、有机保护、立体保护和系统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古城开发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古城历史文化韵味的必由之路。如果缺乏正确的古城发展观和政绩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势必把古城开发仅仅理解为经济开发、商业开发、房产开发,把古城作为发展经济的中介和平台,作为增加收入的商店和旅店。部分古城的开发由于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目标,就显得千篇一律,内容多有雷同,其结果是古城内到处是奶茶店、小吃店、美食街、特色街。

开发古城要把改善居民生活和提高幸福指数作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古城开发要着眼于改善古城民生,把满足古城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开发吸引旅游的游客需求相结合,把满足古城居民的生活功能和开发满足游客的休闲功能相结合,不能只考虑游客而不考虑居民,不能只考虑商业而不考虑生活,不能影响古城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古城居民对古城开发的认可度和参与热情。要正确处理好古城开发和古城民生改善的关系,我们要尊重古城居民的主体性地位,把古城首先作为居民的家,其次才是一个开发开放的景,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城味道,体现出古城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只有切实满足古城居民生活需求和发展要求的古城开发才是有生命力的和可持续的。古城开发在立足于古城民生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古城的历史开发、文化开发、民俗开发和遗产开发,强化古城的文化体验和历史传承,提升古城开发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种开发才是有内涵的、有生命活力的、可以持续发展的。

在古城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共进中模塑城市品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模塑城市品质最重要的功夫要下在促进古城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共进上。苏州古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存在物,苏州古城虽然饱经风霜,但是历久而弥新,是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象征和见证,吴文化和江南文化是苏州古城内在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吴文化和江南文化包括长江文化、太湖文化、运河文化等多样性的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吴文化和江南文化传承的苏州古城算不上是一座古城,古城一定是有吴文化和江南文化丰富内涵的文化古城。新时代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复兴要着眼于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保护和复兴,唯有从吴文化和江南文化层面的保护和复兴,古城才是名副其实的吴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古城。苏州古城的吴文化和江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现着江南水乡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风习俗,古城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审美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文化组成了内涵丰富的古城吴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文化伴随着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已经全面地融入生活,成为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生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古城文化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的典型代表,是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根和源,现代文化要和古城吴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现代文明要和古代文明交融共生,只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才能在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中彰显城市品质。

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具体体现在既要自觉地敬畏历史、敬畏自然、敬畏文化,又要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古城保护上,就要通过促进古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紧密联姻中全面地提升城市品质。

(作者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