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在宁举行
2024-08-02 09:26: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记者杨丽 实习生朱海容

交汇点讯 7月29日—31日,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南京晓庄学院承办的江苏省高校社科联秘书长培训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在南京举行,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促进多学科融合创新、高校社科联互学交流。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讲话中指出,全省社科界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社科理论界要多培训多交流多行走,做“行走的社科”,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争取能够成为“社科专家+社科管理专家”的复合型人才。有组织科研和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社科理论界应当努力的方向。全省高校社科联要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强高校社科联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地方社科联的联动,坚持协同创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志华在致辞中指出,南京晓庄学院是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7年创办的,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发祥地,是近代中国教育家精神的策源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征程、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百年晓庄”的必然要求。学校将贯彻落实省社科联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社科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立德树人功能;进一步在理论宣讲、特色研究、行知教育、社科人才、科研成果、学术治理等方面打造晓庄新品牌、展现晓庄新作为;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作出晓庄人文社科研究和实践的新贡献。

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曹劲松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南京市社科联一直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引,致力提升思想引领力、决策支撑力、社团凝聚力、普及影响力,探索社科强市新路径。具体而言,包括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科研创新工程,建设博士工作站;面向基层和企业设立研究基地,基于需求端推动开展跨学科研究;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助力产业强市建设。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与高校社科界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合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汇聚高校社科联系统的磅礴力量是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新使命。要强化高校社科联职能定位,发挥高校社科联优势作用,把握高校社科联发展规律,多措并举推动高校社科联高质量发展。他希望参会人员“心无旁骛”地参加培训,力争做到多学习、有收获;“因地制宜”地加强沟通,力争做到勤交流、广互动;“力所能及”地发挥效能,力争做到出成绩、出成效。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围绕“新质生产力:理论认识与发展措施”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新”“旧”产业的关系。如果把主要资源一窝蜂地集中放在未来产业上,可能很难实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而如果我们先用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取得一定效果后再把更多的盈余资源战略性地部署到未来产业,那么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具体策略看,需要推进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三大联合行动。从协调机制看,要在产业链上建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间的治理机制。从动力机制看,需要形成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引擎之间的互促作用。从要素结构看,要充分展现知识、技术、人才三大要素的市场价值。

《新华文摘》编审、专栏责编李朱就“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选题与研究建议”作主旨报告。他从权威期刊专业编辑视角,为社科工作者详细介绍了在社科研究中如何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合理设计和确定选题,以及在研究中完整阐释、科学运用、全面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方法、相关思路,为社科工作者精准把握时政热点,开展社科研究、发表学术成果带来启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围绕“人工智能与社科教学、科研创新”作主旨报告。他从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校变革的影响切入话题,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社科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他强调,要不排斥AI、了解AI、会用AI,还要学会和AI合作,人机协作是决定结果与品质的关键。

浙江省社科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绍清就“提升社科研究组织化水平的浙江思考与实践”作主旨报告。他指出,有组织的科研,有助于提升科研生产力,激发科研活力。有组织的科研,不排斥个体化的研究。项目化管理和平台化建设是提高组织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和举措。有组织的科研首先要关注的是顶层规划,最大的创新空间是研究资源的整合,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他结合浙江省社科界的先进举措和经验,对做好江苏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梅景辉围绕“高校有组织科研协同机制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展开主旨报告。他从高校有组织科研机制建设的问题分析与理论建构入手,讨论了建设有组织科研的协同机制与机制联动建设的方法,指出要在“线”上紧抓传承,形成人才梯队集聚机制;在“面”上持续发力,构建科研团队协同机制;在“点”上寻找突破,打造科研领军培育机制。此外,通过联动建设创新平台托举、学科品牌聚合、重大项目牵引机制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做好人才托举工作;通过联动建设揭榜挂帅、优秀成果转化机制,以问题导向促成果转化,做好社会服务对接工作;通过联动建设校院管理团队、科研诚信治理机制,做好科研管理与学风建设工作,最终建设好有组织科研的协同机制。

在专家讲座环节,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张志华就“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行知范本和晓庄实践”作主题发言;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国企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李锦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作主题发言。

在业务辅导环节,山东省社科联学术部部长阎亚男,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青年首席教授王禄生,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二级教授王建华,江苏省社科联科普部(评奖办)主任朱建波,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等分别围绕“培育壮大青年人才队伍,推动高校社科联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支持文科科研创新体制机制”“科研平台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的方法与路径”“江苏省社科奖工作情况介绍”“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与高校社科联建设”等作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还开展了高职院校社科联(社科处、科研处)负责人专题座谈和圆桌交流,参观了晓庄学院行知园师德教育馆。省内外社科领域研究专家,全省各有关高校社科联秘书处(社科处、科研处)负责人、部分文科学院负责人,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市社科联和南京晓庄学院等单位的相关代表共100余人参会。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