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做好“小手笔”里的“大学问”
2024-05-08 14:4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袁 媛

近日,两则关爱“一老一小”的暖新闻引发网友点赞。其一,南京地铁为乘客提供小纸条,详细标注换乘路线,方便对路线不熟悉的老人出行;其二,上海外滩的巡逻民警随身携带棒棒糖和纸巾,用来安抚哭闹或与家人走散的孩子。小纸条与棒棒糖看似不起眼,但对需要引路的老人、渴望抚慰的孩子而言,可谓“雪中送炭”。

细节里有温度,“小手笔”蕴含“大学问”。关爱“一老一小”是民生实事,也是包罗万象的宏大命题,所有的规划与行动,最终都要落实到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细微处见真章,“小事”做得越实,“细节”打磨得越精,就越能赢得群众真心点赞。包括“微治理”“微修复”“微执法”“微服务”在内的这些“小手笔”,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消耗最少资源的前提下,用“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以扎扎实实的服务带给群众可感可及的改善。

“小手笔”的力量还在于,它能透过具体的事件与服务,展现社会治理的细节与温度,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生动注解。设置“延时办理”窗口,假期开放机关大院停车位,在景观道路“缓扫落叶”……没有这些举措,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或许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有了它们,公共服务就多了人情味儿,让人们感到被尊重、被呵护。

“小手笔”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答题”。基层处在社会治理一线,蕴含着服务群众的无尽课题,等待有心人去发掘实践。比如,乘坐地铁等交通工具往往需要智能手机辅助,当一些老人因“数字鸿沟”操作困难时,地铁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主动靠前服务,“小手笔”就有了突破口。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而言,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鲜活的点子,要用脚步丈量城市的便与不便,深入群众了解潜在诉求,一点一滴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小”与“大”是辩证统一的,细节举措不能脱离宏观视野。基层工作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避免陷入零敲碎打、拆东补西的误区。有一个反面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某地群众反映,地铁站被共享单车“包围”进出不便。当地便在出站口设置间隔很窄的路障,虽然拦住了单车,却也导致行李难出站、轮椅难通行,可谓“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因此,“小手笔”简约而不简单,基层干部应胸怀“大局”,既要擅长“量体裁衣”,又要注意“一盘棋”整体考量,真正做好“小手笔”里的“大学问”。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