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专家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24-03-19 09:2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记者 王广禄

3月10日,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在南京召开专家研讨会暨会长办公会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3月10日,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专家研讨会暨会长办公会在南京举行。会议就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理论研究助推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助力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西忠主持会议,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就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近年来主要工作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内容作主旨发言。

“近年来,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努力跟踪前沿,深入开展系统的调查,组织重大专题的咨询研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张颢瀚表示,研究会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研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撰写出11万字的书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人才工作研究,撰写的人才政策与报告被江苏省有关部门采纳。研究会广泛开展咨询调研,系统深入开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重大问题研究,参与省市高质量发展课题调查研究、咨询座谈及专项规划,围绕江苏发展与智库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为江苏发展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并出版了区域发展系列学术成果。新的一年,研究会观照现实、解答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研究会管理和工作制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团队,继续全面提升决策咨询服务、学术研究交流能力和水平,助力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为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面对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建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与方向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会议主题,张颢瀚谈到,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探索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是互相转换、相互促进,并在不断转换中发展前进的。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发展新兴产业,更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应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科技,形成新功能、新模式,就会产生新动能、成为新质生产力。既要全力发展新兴产业,也要用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必须主动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构建江苏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着重培养一线专业工人、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有金刚钻”的人才队伍,使其适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趋势。

与会专家学者就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本网记者王广禄/摄

创新驱动协调发展

以都市圈同城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整体、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均面临不少制约。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共同特征是跨省域。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下的同城化,要通过跨省域的都市圈建设构建完善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实现资源要素畅通流动、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和高质量生态环境建设。在公共领域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政策制度方面,构建“标准统一、规则一致、平台链接、数据共享、一网通办”的框架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城市间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六个同城”:基础设施同城、要素流动同城、核心功能同城、就业通勤同城、公共服务同城、社会治理同城。

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强大引擎。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是科技大省,高校院所众多,要素支撑完备,人才队伍雄厚,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要建设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载体,涵养高水平的创新攻关能力,培育高层次的创新领军企业,构筑高效率的创新服务体系。他强调,强化创新驱动,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牵头承担科研公关任务,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创新,推动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以“人文经济学”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程骅提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以“人文经济学”激活“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就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深化对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嵌入新型生产关系,将数智化的产业集群、科技集群、创新集群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耦合共融,壮大新质生产力。

区域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刘西忠在主持会议时提出,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空间的重组释放新时代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从速度型增长到速度型、质量型发展的转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区域之间从同质竞争转变为抱团合作,把行政区之间的内部张力转化为外部引力,在集聚虹吸效应与辐射带动效应之间达到高水平的平衡,相互成就、相互赋能,组成共同体,共同参与更大范围内的竞争。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要加强江海河湖战略协同的顶层设计,彰显生态创新湖区建设的价值取向,坚持在“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下差序推动,持续增强生态创新湖区的牵引功能,以江海河湖战略协同激发江苏现代化新动能。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