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19-04-22 10:18:00  来源: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4月20日,由光明日报社、重庆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通大学联合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两个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黄子恒、曾刚、王振、成长春、秦尊文、张波等14位长期从事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和区域合作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演讲,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0名专家学者、企业人士与会。光明智库特摘发现场精彩观点,与您分享助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学者智慧。

   【领导致辞】

  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唐青阳: 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献良策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流域经济之首,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区域均衡的内在动力强劲。

  重庆社会科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己任,扎实开展各项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重庆市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期待在学习交流中促进相关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就促进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献更多良策。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 媒体+智库,为筑牢长江生态屏障贡献智慧

  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光明日报对长江经济带的关注长期持续,而且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一方面,我们发挥光明全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以大量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着力聚焦长江经济带,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实地调研、新媒体产品,生动描画出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图景;另一方面,我们沿着“智库化办报”的路径深入研究,主动以智库成果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为广大智库专家提供咨政建言、激荡智慧的广阔平台。今后,我们愿更好凝聚学者智慧,擦亮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鲜亮底色,共同扬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风帆。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振: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2018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由“长三角”范围,拓展到“长江经济带”,从而配合国家战略布局。作为高端智库,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数据库,推出《长江经济带蓝皮书: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为深化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

  推动长三角实现一体化,关键是要协调发展。在交通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解决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打造紧密的有机整体。由长三角延伸到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学术研究机构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壮大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樊小东:以高标准学术研究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南通大学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了《南通大学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意见》,成立了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标准打造富有高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加快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学术研究中,要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作为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维伦: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是重庆的基本市情。所谓大库区,是因为长江横贯重庆,流经679公里,对整个重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建、治、管、改”并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还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题,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问题,分享交流各地经验,也为重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脉诊断,贡献智慧。

  【主题演讲】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恒 :开发性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要以城市群共建拓宽资金来源,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数倍以上的资金支持,除国家开发银行外,还可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有助于理顺行政协调机制不畅问题。通过城市群合作组建公司,将行政协调转变为组织机构的股东协调,有利于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由单个城市有限范围发展向以市场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转变。

  根据区位优势实施产业分工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要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沿江城市为重要节点,构建绿色沿江产业发展轴。重点打造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黔中和滇中等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切实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环保水平

  针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我们构建了城市环保水平指标体系。研究发现,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环保水平:东西差异不太明显,这说明环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位于长江干流沿岸的大城市环保水平不高,绿色发展任重道远;长江以南城市环保水平高于长江以北城市,这表明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是主因。

  建议对标中央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例如制定“长江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针对环境问题区域色彩浓厚这一特点,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从我做起;同时完善区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区域环境共治系统。要创新环保机制,加大环保投入,例如通过服务外包,建立覆盖全域的统一监测系统,提高长江生态环境系统管控水平;通过排污罚款、政府预算、社会捐赠等形式,设立环保基金,资助大型环保工程等。

  江苏省政府参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倒逼机制

  制定负面清单,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对开发方式进行限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约束,根据对沿江开发、限制开发、保留和保护四个分区的规划,进一步细化出哪些不可为和哪里不可为相结合的清单,使长江治理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

  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要组建跨区域、跨部门调查队伍,全面开展摸排,严格做到不漏不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支流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构建源头控污、系统截污、全面治污的水污染治理体系。

  完善环保税制,倒逼企业减排。要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按照“多排污多缴税、少排污少缴税”原则征税,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免税优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生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精神,一是要以法治手段推进长江水污染防治,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增强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度。二是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三是要增强重要生态系统修复与保育,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 四是要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抢占新兴服务业发展制高点;五是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市场机制,构建废弃资源回收市场体系,设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抓住机遇,努力将武汉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金融中心。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波: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加快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建设,既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三大城市群之一的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刚性需求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加剧,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不小压力。加之城市梯度发育布局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成渝城市群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整体规划原则来看,要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把绿色城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来,通过集约利用土地、能源等构建绿色化生产、生活、城建运营模式,推进生态共保、环境共治,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树立成渝城市群“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提高产业协同布局水平,建立城市群绿色发展立法协调机制,构建绿色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内部个体间利益关系。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