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智库专家看两会:聚焦供给侧,疏通金融“血脉”
2019-03-05 08:3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 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邀请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卞志村3位专家做客“智库专家看两会”,展开对话。

  记者:金融领域为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吴先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改革开放有序推进,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金融服务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需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在于金融体系的供给端,在于我国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以及金融供给模式和结构不合理。因此,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亟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沈坤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包括: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来服务创新创业型企业。在经济发展动力更多转向创新驱动的背景之下,金融要更好地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支持。当前要以科创板创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设。比如,支持引导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直接投资的发展。建立健全征信体制,加强信息服务的供给。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统一开放平台,使之成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堵疏并重,堵住漏洞,疏导病痛,重建微观金融的“毛细血管”。鼓励银行服务渠道下沉,到一线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明确中小金融机构的定位,增强金融的普惠性。同时,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当前,金融机构的海外拓展明显滞后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动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提供多元金融服务。

  卞志村:同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加快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要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第二,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与经济相辅相成,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融应该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单纯地从供给侧入手,而是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第三,借鉴外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关系。不能全盘照搬,要符合中国特色来探索和创新。第四,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要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顶层设计功能。

  记者:江苏如何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吴先满: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和金融强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代实践中,江苏理应走在全国前列。要发展风险投资。增强银行信贷,优化投放结构,使得较大的比例投放到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乡村发展、民生改善等实体经济中去。在更好地运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上多下功夫,对接好上交所的科创板市场,将江苏的三创企业推向科创板市场。江苏的金融高质量发展要致力于科技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改善江苏金融体系,抢抓国家多重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江苏交汇,金融体系要进一步跟进,提供便捷的支持与服务。

  卞志村:一要因地制宜优化金融结构。加快过剩产能、落后低效企业特别是“僵尸企业”的退出。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实施市场化退出。调整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二要限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要以业务属性确定监管要求和监管职责分工,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三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已不断融入金融领域,江苏要勇于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与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支持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等诸多金融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促进江苏金融业的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 丽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