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新时代呼唤“新史诗”
2018-12-07 09:57:0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白烨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情与国情相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在整体上把握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进入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文学工作者特别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文艺工作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等论述,有机而内在地联系起来去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同时,要切实深入生活现实,扎根人民之中,阅读当下社会,把握时代脉动,要在文学创作中,以切实的探索和扎实的成果予以应有的回应。

  在文艺创作领域,作品的题材类型不胜枚举,但现实题材尤其重要;现实题材中可写的也不一而足,但写出改革开放这一“中华民族新史诗”更为紧要。

  现实题材之所以重要,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理由,最为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伟大的新时代及其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和人们的心理变动,需要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去反映和描述。通过作家艺术家个人的深切感受、作品呈现的精彩故事,书写这个时代的新气象,塑造这个时代的新人物,传扬这个时代的新精神。二是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作为“剧中人”和“剧作者”,需要通过紧贴时代的潮动,反映时代沸腾生活的优秀作品,来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反观时代中的自己。在这个意义上,现实题材作品具有时代镜像的功能与作用。三是文艺是一定时代的文艺,这个时代的文艺一定要打上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并在“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用于回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与生活的密切互动,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并不断焕发出自身的生力、活力与魅力。

  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更为紧要,是因为“新史诗”在题材题旨上具有天然自在的重大性。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面对这种震古烁今的史诗性变化,无动于衷,是严重的失职;无能为力,是显见的失责。所以,写出“中华新史诗”,既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需要,也是作家的职责。

  书写“新史诗”,向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更多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走出对于生活零碎的印象、对于时代肤浅的感受,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中国与世界的关联上去思考和升华个人生活、个人经验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抓取和思索重大问题,处理和把握重大现象,以具有生活广度、精神厚度和艺术力度的优秀作品,捕捉时代脉息、记录时代变革,同时体现这个时代的文艺的美学气度与作家的艺术风格。

  与“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文艺创作确实差距甚大,需要深加反思。改革开放40年来,从人们看得见的社会日常生活,到看不见的心理世界,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从经济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的历史性变迁,的确给当代的文艺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素材与写作契机。从理论上讲,我们确实处于了一个孕育文艺精品的伟大时代。但从实际上看,我们却没有取得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艺成果。即以文坛内外最为关注的长篇小说来看,现在每年的长篇小说总产量都在1万部左右。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近两年的许多长篇小说,都表现出直面新的现实,讲述新的生活故事的审美取向。但认真检省起来,却不难发现,多样化的写作中,旨在反映中国特色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社会巨变带来的人们心理撞击与精神新变的作品还并不多见;而着力于典型人物形象的精心打造,尤其是写出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凛然的正气,葆有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气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还显得相当薄弱。

  一时难于出现书写“新史诗”的力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艺家对这种一直在不断变动中的生活现实,既需要近距离的细致观察,又需要艺术性的整体把握,这不仅要求很高,而且难度极大。它对作家的要求,除了有精准地把握现实的能力与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外,还最好具有由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构成的文化厚度、思想深度,以及用这种特有的素质打量生活、处理素材、提炼意蕴的非凡功力。用这样的标尺去衡量我们的作家,无疑还有较大的差距,确实还需要好好蓄精养锐,进而奋发蹈厉。

  文艺的生命力,既在于植根于生活,又在于作用于时代。文艺自身的这种规律性要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以及在其他重要讲话中要求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宣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有着内在的契合的。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自我,又要超越自我,把“小我”融入“大我”,把时代使命内化为自己的文学情趣与艺术追求,真正使自己的文艺写作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感知人民声息,感应时代脉搏,纵情抒写“新史诗”,放声歌唱新时代。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