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主题论坛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现场讲述什么是高质量的博物馆
2018-07-27 10:28: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颜云霞 顾星欣

  交汇点讯 7月2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扬州市委宣传部、省中特中心扬州大学基地共同承办的“文化建设高质量”主题论坛在扬州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论坛。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主旨报告。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旨在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会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沈壮海作主旨报告。单霁翔以《建设高质量的博物馆》为题,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做法和经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扩大开放场馆范围、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着力打造人们生活的一片文化绿洲,让越来越多的观众享受高质量的文化之旅。

  沈壮海认为,思想解放本身就是文化命题,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推进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要增进对文化意义的新认识,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各项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推动文化发展的新自觉,特别是增强创新的自觉、开放的自觉;注重文化建设的统筹推进,统筹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

  会议邀请省社科院副院长樊和平,省作协副主席、江苏文学院院长毕飞宇,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道德发展高质量、文艺精品创作、互联网与文化新业态培育作主题发言。会议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分组讨论与研讨交流。扬州市在会上介绍了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的做法和打算。

  什么是高质量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告诉你

  博物馆,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座“高质量的博物馆”应当是什么模样?在此次“江苏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论坛”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提及故宫,人山人海的画面很快就会浮现脑海。去年,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数达到1670万人,成为全世界接待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是排名第二的法国卢浮宫年参观人数的两倍有余。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故宫有70%的区域是不开放的,许多地方都立着“观众止步”的牌子。大量游客进入后,目不斜视一直往前走,从三大殿一直走到御花园。“没有高质量的参观,这样一直往前走,有意义吗?”单霁翔直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博物群,世界上来访量最大的博物馆,观众们来这里进行一趟难得的文化之旅,我们到底能给大家奉献什么?”

  2014年迎来转折点,故宫超过50%的范围向观众开放,而今年已经开放到80%,很多“观众止步”的牌子被拆掉。单霁翔介绍,比如故宫北门的故宫午门雁翅楼展厅,经过修缮过后,如今已经变成热门展厅,去年举行了“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以及“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目前正在展出齐白石的画作。这里的观众每天多达2万-3万人,人们进了故宫后,一直往前走的习惯已经在改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物从沉寂的博物馆库房里走出来,进入广大观众的视野。单霁翔说,故宫共藏有180万件文物,曾经只有1%是对外展出的,剩下99%的文物都在库房里睡大觉。曾经,1500年前的北齐雕塑就立在城墙边,周恩来总理专门送给故宫展出的秦始皇兵马俑睡倒在地上,随地摆放,让人心痛。现在,经过保护修复,它们成为展厅里耀眼的明珠。“文物没有得到呵护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一旦你保护好了,让它们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就会光彩照人。”

  这两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激发了人们对于文物修复的好奇心。单霁翔说,故宫文物医院正在向广大公众传递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在这里,配备了世界最先进、最实用的治疗设备,如分子结构分析仪、3D打印、文物CT机等等,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加盟,让故宫的文物修复如虎添翼。在这里,人们还可以跟文物医生交流、互动。“我们要把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交给全体民众,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

  怎么使一座千万级观众的博物馆变成亿万级的博物馆?单霁翔的答案是,利用新媒体。如今,通过网上展览,更多人足不出户就可领略故宫的文化魅力;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更多人成为了故宫的“粉丝”。比如前年故宫推出的紫禁城的初雪美景,微博点击1400多万,去年推出的“故宫红月亮”,2000万的点击率。如今,观众还可以在手机里领略“每日故宫”,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体验神奇的虚拟现实VR影院……现在,就连“故宫猫”也成了一个人气十足的文化符号。

  故宫文创,让历史文化转化为“萌萌哒”、年轻人热追的商品,已然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单霁翔的心得是,“一定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对接创意,文化创意产品必须结合人们的生活。”我们看到,古典优雅的《故宫日历》,每年都供不应求;故宫里曾经的冰窖,变成了观众服务中心,观众可以喝茶喝咖啡。再比如,太和殿的藻井变成伞,宫门变成了包,五牛图可以走入游客家里的门厅,太和殿的脊兽变成了衣服夹子……今年,故宫文创展已经走到了世界各地,来到了东京、布鲁塞尔、曼谷、首尔。

  交汇点记者 颜云霞 顾星欣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  

MORE聚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