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18-04-20 09:5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郑成宏 黄亚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4月13—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承办,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民族史学会、《民族研究》编辑部、《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刊》编辑部等有关团体与单位协办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暨纪念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发表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哈萨克斯坦国立L.N.古米廖夫欧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多学科多层面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讨。

  新时期民族研究面临新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指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次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学与人类学、世界民族等多学科、多层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学术研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李培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多元一体走向更高层次,充分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民族关系、民族发展也出现了新问题、新趋势,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研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动因、现状与趋势,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朱维群对此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当前伴随着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民族工作领域也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许多情况和问题并不是都有现成的答案”。他认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进一步学习、研讨,对于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将中华民族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费孝通提出的“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当前仍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主线和指导方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让祖国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各民族同胞共居的家园,让各民族同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的时代华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金波对此深有感触,他提到,在中国管辖范围内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各民族都认为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在尊重各民族平等的前提下,提倡增强中华民族一体概念,在保护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在各民族中强化祖国意识、公民意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各民族携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宁夏大学教授陈育宁表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是我们最大的历史资源和财富,我们要继承这一优秀传统,充分发挥这一历史资源的巨大功能。在未来的奋斗历程中,要使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促进民族认同与和谐,维护国家稳定,更加充分地强化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意识,激励民众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而奋斗。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俊豪补充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改革不断深入、开放继续扩大、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不断强大起来,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得到广泛支持响应的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我们民族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记者 郑成宏 实习记者 黄亚楠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