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第十一届江苏社科大会文史专场在盐城召开
2018-02-11 14:02: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广禄

  2月8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在盐城工学院召开。本网记者 王广禄/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2月8日,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在盐城工学院召开。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盐城工学院校长叶美兰,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蒋东仁等出席会议。8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人文传承与时代精神”的主题展开研讨。盐城工学院党委副书记薛浩主持会议。

  在会议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左玉河、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盐城工学院校长叶美兰分别以《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核心轴》《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与审美实践》《人文社会视野下的科技史研究——从中国邮政史的研究说起》为题发表演讲。在分论坛交流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分为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分会场进行了学术交流,12位学者代表发言。

  本次专场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盐城工学院承办。

  左玉河表示,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保持高度信心,就是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保持高度信心。增强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掘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经过创造性转化后必定能够获得创新性发展。要真正做到对中华传统思想的批判改造、推陈出新,以达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研究者的使命是以现代阐释的方式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厘清哪些是应该吸取的精华,哪些是必须剔除的糟粕。同时,立足新的实践,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做出合乎逻辑的马克思主义新阐释,以促成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贺云翱谈到,“大运河文化带”对历史形态和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空间上,大运河文化带一线处于“胡焕庸线”划定的面向海洋的东南区域范围内,连通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海河五大东西走向的河流,连通海洋和内陆,有力整合了中国的四大文化板块,与改革开放时期和现在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时间上,“大运河文化带”在起源与初步发展期体现出区域性意义,在隋唐宋大运河形成发展期、元明清三代京杭大运河形成和发展期展现出全国性和世界性意义,近代以来大运河沿线文化进入衰弱期,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则进入了文化复兴期。从文化内涵上说,大运河文化博大精深,她实际构成了唐宋以来的中国经典文化核心轴。当今的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富积带和传承发展带、新型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兴盛带、特色城镇特色乡村文化景观带、生态文明建设网络带。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角度而言,新时期的使命和要求的产生,让大运河文化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水平。

  方忠提出,当今中国的文艺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一个新的伟大时代,文艺肩负着新的使命。新时代的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讴歌民族复兴的文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文艺。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新时代洪流,把握新时代特征,熟悉社会现实生活,真正把人民当作源头活水,自觉地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将自己的创作与人民的事业紧密融合在一起。要充分了解人民在新时代的思想、感情、意愿和梦想,深切了解和体认人民的喜怒哀乐,与人民思想相通、情感相融,在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深入开掘,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举和伟业。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形象、中国智慧。

  叶美兰认为,应高度重视科技史研究的价值,在人文社会视野下进一步做好科技史研究。一方面,科技史研究是发现传统科学现代价值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科技史研究也具有超越学术本身的一些特殊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科技史研究既有差异也有联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思想启发和便利手段,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怀引领科学研究和应用走向正确方向。科技史研究往往要求较为专门的知识基础、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各门科学学科的知识已经有相当程度积累的时候,更是如此。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即科技外史问题,是科技史研究的另一重要维度,在这个角度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科技史研究,又有着诸多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科技史尽管常常被列为理学一级学科,但我国许多科技史学者也习惯认为,科技史本质上应是一门历史学科,西方学者也大多持有同样观点。在科技史研究的共同体中,历史学者所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可观的。如“中国邮政史”的研究,贯穿古今,借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科技史研究方法、思路,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七八十万字的论证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新成果。

8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文传承与时代精神”的主题展开研讨。本网记者 王广禄/摄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