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10-18 09:5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玉 查建国

  10月12日,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中国智慧的伟大理论创造,融历史性、实践性、发展性、创造性于一体。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永恒课题。国防大学副校长周爱民表示,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当前,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纵览百年风云,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性、实践性、发展性、创造性的概念。”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陶传铭认为,其中既包含“为什么化”的时代之问,又包含“如何化”的实践探索,还包含“化出什么”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中国智慧的伟大理论命题和理论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一新的重大理论判断。陶传铭认为,这一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飞跃的历史进程与历史意义,又深刻揭示了这一历史性飞跃背后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同时还蕴含着面向未来,探索更新理论形态、开创更高理论境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新发展新飞跃。

  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的国情。”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杨浦教学区教授王晶雄表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更是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的“实际”,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认识中国的国情,才能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反之,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将失去“相结合”的对象。

  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就,已经超过了我们对这一重大进程及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做到高度清晰的方法论自觉是时代对哲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唐正东表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该以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为起点,来促进理论的发展。同时这种方法论自觉意味着我们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更加自觉地面向新发展阶段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纯粹地陷入哲学的概念而束缚我们的思维,要增强探寻和遵循发展规律的自觉意识,加强对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新的发展阶段的丰富内容及历史意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解决困难的规律的研究。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强调:“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锡喜看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时间延伸,更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空间拓展。

  陈锡喜表示,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化”方面,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但它要从“中国化”拓展到“世界化”,以深化对“时代化”问题的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诸多对策建议。他们认为,首先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的高度,全面把握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其次要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避免套用西方式语境、逻辑架构解析中国实践、中国问题。此外,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维度,在高度关注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同时,也要辩证关注其他思想文化的借鉴作用。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