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努力构建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新载体
2017-08-14 15:16: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成长春

  6月20日,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委、省政府座谈会上强调,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新常态下,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密围绕“两聚一高”,以提高区域发展质量、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整合区域资源优势,释放区域整体发展潜力。为此,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集沿线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区域板块功能布局于一体的“1+3”区域发展战略新部署。其中:“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是指“一带两区”,即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在“1+3”区域发展“新蓝图”中,由沿江八市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承载着更高水平提升区域发展质量、更广范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时代使命。

  一、充分认识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构建高质量战略载体的现实选择

  城市群是城市地域系统演化到较高级阶段的地域组织形式,是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空间依托以及带动国家和区域现代化的主要阵地。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为核心,将沿江八市从各自发展、联系松散的“一群城市”培育成融合共生、互动共荣的城市群落,有利于联动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合力集聚高端要素、统筹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效提升江苏沿江区域发展整体能级和资源配置效率,全力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极。

  (二)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发挥高水平引领作用的必然要求

  沿江八市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同时,江苏全域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有利于从整体上充分发挥沿江八市的引领示范作用,联动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产业辐射带动功能、创新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加快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以及长江中上游城市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新格局,强化对长江中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倾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更好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推动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参与高层次国际分工的时代使命

  沿江八市是江苏对外开放重心所在。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有利于沿江八市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从整体上加快完善与亚太、欧洲联系的海陆联运网络和国际航空运输网络,联动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重点产业优势与国外需求相结合,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制造”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中不断巩固放大“扬子江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奋力打造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开放重要门户,更好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一)基本内涵

  扬子江城市群是指由沿江八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和扬州)组成,以南京为核心,其他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低碳绿色发展、并以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为目标的城市群体。

  它主要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城市群内城镇高密度分布(2016年城镇密度为71.55个/万平方公里);拥有一个或多个国际性城市,以及若干串联城乡的特色小镇(拥有宁、苏、锡等国际城市,桠溪、丁蜀、碾庄等多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多个连绵但各具特色的子群(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等多个跨江融合版块);国家经济核心区域(长江经济带下游、长三角北翼重要经济板块)。

  (二)发展目标

  扬子江城市群未来应着力打造“三个世界级”。一是“世界级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国家三部委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围绕江苏“一中心”、“一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二是“世界级创新集群”,充分发挥江苏大院大所、著名高校多集中于沿江八市的有利条件,借助南京江北新区自主创新高地品牌,更大力度集聚高端要素,更高层面对接上海,打造世界级的创新中心、创新基地。三是“世界级城市集群”,围绕“紧凑型城市、开敞型都市圈、网络化城市群”的发展要求,按照“内外双核,一带三圈”的空间布局(“内外双核”:南京为“内核”,上海为“外核”;“一带”:江苏沿江生态带,“三圈”:宁镇扬、锡常泰、(沪)苏通),打造东西联动、跨江融合、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集群。

  三、加快推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加速城市群绿色生态发展

  首先,共筑生态安全屏障,严守重要生态空间。以长江生态恢复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为重要契机,努力使本地区在顺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上走出路子、做出样子,让良好生态成为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良性循环的生态循环系统,促进扬子江城市群生态循环链的形成。其次,推进污染物协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扩大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的区域范围,完善环境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如共享流域环境监测数据、污染治理联合执法等。深入开展危化品码头和仓储企业专项治理,突出整治沿江化工污染,加大低端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最后,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形成市场化运行机制。深入贯彻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使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获得真正的发展红利。

  (二)扩散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影响,加速城市群转型创新发展

  首先,扩容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中国制造2025江苏样板区。理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两大国家级规划与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关系,更好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大局。在苏中3市试行示范区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放大示范区影响,并带动“三大跨江融合版块”的转型升级。其次,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高端化和服务化。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打造“江苏服务”品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最后,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助力城市群转型创新发展。大力拓展互联网与产业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建立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现代生产体系,打造一批智能工厂。以“互联网+”为支撑,促进企业全流程互联互动。

  (三)鼓励沿江各市展开互补分工与合作,加速城市群节约集约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各市自身优势,统筹兼顾区域整体利益。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理念总揽扬子江城市群发展全局,打破沿江横向割据的不利局面。各市要找准定位,认清自身优劣势,深化基于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推动形成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加速沿江城市无缝对接。坚决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产业跨界融合,促进统一市场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与城镇转型的联动机制,深度实施互联互通行动,推动两岸城市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异地园区联合共建,放大“飞地经济”示范效应。继续加大沿江两岸城市共建“飞地经济”的力度,借鉴“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组建沿江跨地区合作联盟。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共享机制,以园区投资主体投入资金、土地进行股权确认,按投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做到“亲兄弟,明算账”。

  (四)落实高水平“双向放开”发展战略,加速城市群开放融合发展

  一是树立“东西互补、双向开放”发展新思路,拓展城市群发展新空间。通过企业走出去、园区共建等多种途径,促进有关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用好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生产要素配置的互补性,促进产业、经济要素西移与上中游资源能源东送的双向流动新态势。二是强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启动扬子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尤其是要争取北沿江高铁早日开工建设,加速城市群落内部高铁环的形成,助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借助锡通、五峰山、常泰等过江通道建设,打通跨区域高速公路主通道、普通国省干线通道的“断头路”,逐步形成东接上海、西连长江中上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结合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诉求,增开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上航线和班次,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鼓励企业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融资渠道,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南亚、中欧和非洲市场。(作者为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