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从一次战略性调研看智库研究的创新突破
2017-04-26 15:57:00  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作者:黄艳

  智库(Thinktank)是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并以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为目的的研究机构。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形势的日趋复杂以及知识服务的强力兴起,智库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1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获得批准并确定25家试点高端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面启动。智库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方面将发挥日益重要的战略作用。

  在这25家高端智库中,新华通讯社是唯一的媒体型智库,借助遍布国内外驻点的优势和常年基层调研的优良传统,成为有别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特色智库。2016年,新华社加快中国特色智库改革步伐,启动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调研专题。其中2016年初启动的“边境战略支点城市与国家安全调研”在方法论和表现方式突破上颇具创新,不仅成果突出,具有决策参考影响力,而且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对智库创新具有诸多启示。一、全新、首创的选题

  电话接到任务时,只知是有关边境的题目。第一次碰头讨论,才得知题目真面:边境战略支点城市调研。

  神秘,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这个选题是新华社参考报道编辑部主任朱海黎对我国海疆、陆疆问题思考多年后独家提出的选题。在调研前的资料搜集中、在调研中的各方访谈中,这个题目都是全新、首创的,可谓“无”中生有的题目。

  不单原创性和独创性,“无”还有另外两层含义:一是“问题导向”的隐身。隐身,并非没有问题导向,而是出发点发生变化。传统调研题目直接从问题出发,去寻找破题路径。边境战略支点城市,则是从对策角度出发提出的战略部署,将诸如延边开放发展、周边形势困局、核心国力辐射等问题隐藏在背景之中。

  因此,对调研人员的问题意识要求更高。如果没有对遴选出几个城市背后对应的问题有深刻敏锐的领悟和认识,那么这个调研会非常难开展。比如吉林珲春,它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对朝前沿,中国日本海出海口的要塞,对于中国核心利益和东北亚地缘政治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价值,如同中国在东北亚大国博弈棋局上的棋眼,背后对应的是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困局、争回出海口的百年梦想,等等。

  二是敢于脑洞大开的战略想象力。智库型调研最高层次在于为国家提出新的战略方向和部署。第一个要义就是敢于想象,而这是传统新闻调查非常避讳,甚至是杜绝的。但是国家高端智库必须有这个层面的调研项目,个人以为这个调研是一次“补漏”的很好探索。

  当然,这里的想象力不同于传统调研中生造概念,而是基于实证精神的战略创想。因此,第二个要义是实证精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道,而术必须回到实证上。用实证的调研方法支撑起想象力的战略构建。

  对于“无”,有一个采访对象总结过我们的调研:“这是拓荒性的课题”。二、“动”态更新的调研

  基于实证主义的战略想象中,势必面临一个风险:实证的过程中,是证实想象,还是证伪想象?如果证伪,那么大厦崩塌,选题被推翻(这不是没有可能)。调研人员的宗旨是,无论成不成,仍然要从正反两面论证选题是否成立。所以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来了:怎么调研?

  有别于传统研究从现实问题到原因、对策的正向逻辑,“无中生有”倒着走的逻辑使整个调研过程都呈现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不断完善、修正、升级,直至精准。

  这一行,我到过的长春、珲春、延吉、上海、厦门、昆明、芒市、瑞丽、武汉、舟山、北京等地,党政干部及相关专家分别从实务、学术的角度提供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包括对“边境”一词的内涵外延厘清,用边疆还是边界?包括对战略支点的理解,战略支点要不要建在边境上?包括对遴选城市的取舍,遴选标准的争论,等等。

  事实上,调研构建确实因此“动”了起来,支点城市就出现了三个版本。在沿途的调研采访中,不断修正、清晰。随着实地调研的深入,支点城市完善为支点城市群(圈)。比如在布尔津调研中,最后确定了以阿勒泰为主,左右辅以奎屯和布尔津的北疆城市群,打造汉(族)哈(萨克族)文化融合圈。又比如在瑞丽,由于大西南通道的历史资源和外交资源异常丰富,所以又完善为以瑞丽为中心,腾冲和孟定为两翼的“三角城市带”,作为我国加快大西南开放,走向印度洋的前沿支点。

  在广西,由于原先遴选的南宁已经是省会城市,又并非在边境上,最后修改为中越边界上的凭祥市,又更新了第三个版本的支点城市名录。

  在主题上,也有一个动态深化提炼的过程。调研目的是为国家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战略安排,它本身涉及非常广泛,既有国内经济形势、又有一带一路、还有周边安全、外交困局等。过于庞杂,反而会冲淡主题。

  调研大概进行到昆明的时候,通过中期交流总结调研情况,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意义众多,但对于中央而言,它最大的意义是维护国家安全,包括传统和非传统两个层面的安全。因此在大量调研后的后半段,记者的调研题目完善为“边境战略支点城市与国家安全调研”,主题更加鲜明,并且兼顾到了传统调研的风格。三、“智”库模式的表达

  在厦门调研的时候,调研组开了如何突破创新的小会。会上我提出一个想法,从传统参考报道向高端智库转型探索,要在表达方式有所突破。智库不同于新闻机构,它需要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传统的隐藏“我”的新闻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体现智库本身的思想性和自主性。何谓智库模式的表达?在调研中及后来的研讨、成稿过程中,调研组一直坚持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首先是言辞上改被动为主动,尤其是智库报告中,体现报告的自主性和思想性。即便是在传统参考报道写作上,我们也尽量做出一些表达上的创新,比如言简意赅地提出纵横坐标、战略定位以及战略推演图步骤。

  其次是形式上图文互动。这是表达模式上最大的亮点,战略推演图放在每篇稿件正文的开头。每一张图都是深入调研后、多次研讨碰撞论证后的结果,在区域地图上,通过简笔画,打开支点城市的纵横坐标,清晰勾勒出战略目标、路线图、时间部署。

  这个推演图的创意值得一写。调研组第一次碰头会在朱海黎主任办公室召开,他要求每个人站在世界地图面前去讲自己对选题的认识以及调研计划,大家在世界地图前“纵论世界风云”。后来每到一处采访,我们都要与采访对象,结合从中央到地方对当地的规划以及每个目标国在该区域的战略部署,在地图面前进行分析、论证和推演。

  第三是体例上“放射形”结构。这组稿件的整体结构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调研的单一“树形”模式。其中有客观原因——每个支点城市所对应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几乎独自又是一个小调研专题。所以九个城市的九篇战略支点稿件,又配合了数量不等的支撑稿件,形似九个放射源。

  同时,边境战略支点城市的总体思想又由三篇宏观稿件系统阐释,从理论到具体实践形成一整套战略方案。国家越来越重视智库建设,让学界和长期调研的记者备感振奋。如何打造更有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如何为中央“献”出更有针对性的“锦囊妙计”?对一线研究人员来说是绕不开的问题。如何做好智库研究员的新角色?既要务虚讨论,更要在边境战略支点城市这样的调研中去探索、去实践、去体会、去总结。

  (黄艳 武汉大学文学院在读文学博士、新华社湖北分社主任记者)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