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供图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达沃斯共同启动中瑞旅游年。两国元首在熊猫冰雕像和印有中瑞两国国旗及“中瑞旅游年”字样的滑雪板旁合影留念。 新华社发
欧洲屋脊,瑞士达沃斯小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这一全球最大规模非官方经济盛会。
经济踟蹰不前,世界期待全球经济治理新方案,呼唤新型领导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脉中国发展规律,洞察全球政经格局变迁,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经济理念,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治理方案,引领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为世界传递更多信心和方向。
一个大逻辑: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年伊始,全球市场屏息静待中国即将发布的2016年经济年报。这种关切不难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中国有望连续第八年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一动力。
“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特征的精准概括:“新”意味着发展的新环境、新条件,呼唤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常”字背后是新特点,新常态下“增速下台阶”“质量上台阶”两大新特点不容忽视;“态”是新趋势,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为中国经济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四年多来,总书记在一个个调研现场、一场场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的话语,映照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实践。
一种新理念:
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道路
大逻辑呼唤新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任何方面有所偏失,都可能造成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不健康、不可持续。
“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国经济和提振世界经济的正确道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全新发展理念,正是全世界感兴趣的,值得借鉴。
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与世界发展趋势高度契合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中国经济航船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一条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新理念需要改革新思维。当结构性矛盾成为世界和中国共同的难题之时,中国率先发力,打开结构调整之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正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从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走过“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一年多来,改革由落子布局而精耕细作,由多点突进而全面开花——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补短板。特别是在改革推动下,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有效减法换来发展加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中国的改革实践世所瞩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如此评价,中国正在经历的去产能以及经济转型尽管有挑战、很痛苦,但这符合各国广泛的利益需求,转型升级将推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前行,让全世界受益。中国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开局者、领头羊。
一个总基调:
把握稳中求进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聚焦主线必须把准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中求进这一贯穿于2011年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经济工作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重要原则。
中国的稳,为世界传递稳定增长的信心和信念——中国稳,世界才能稳。德国《商报》网站刊文称,2016年,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经济可能是衰退的。《华尔街日报》称,中国选择了“稳中求进”的政策来应对国内的资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此次采取的策略对于维持长期的经济健康非常必要。
中国的进,向世界传递改革的决心和力量——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仅为自身稳增长、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会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更多机遇。
稳中求进,也是对世界发展的启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动荡,“稳”字弥足珍贵。稳中求进,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中国不断向世界释放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的积极信号,各主要经济体加强沟通、稳定预期,才能妥善应对风险与挑战。行稳致远,这是中国哲学、东方智慧在当今世界对人类文明新的启示。
一个出发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鲜明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
四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这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人口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民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等教育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联合国《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中列第90位,已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组。
——这是共同圆梦的奋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治理环境污染、完善社会保障……中国在发展中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真抓实干,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民生根基够“稳”,经济才能更好前进,改革发展才会更有底气。“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话传递暖意。
一种大视野:
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新进程
2017年达沃斯论坛年会主题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迷茫之际,全球更渴望听到理性而有远见的思考。
“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登高望远,擘画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吸纳中国为正式成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升至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合作中,“中国声音”愈发响亮,折射国际话语体系的深刻变化。
从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到推动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再到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巴黎协定》,联合国事业中的“中国身影”彰显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合作共赢全球治理体系的满满诚意与孜孜追求。
“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三年多时间,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40多份相关合作协议,这一开放与包容的“中国方案”及其释放的巨大能量,体现出一个东方大国的恢宏思想力与强大行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梦必将与世界梦交相辉映,共筑人类发展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