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024-12-27 09:2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汪俞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同时,《决定》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因此,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回应。

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增长点”,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答题,是学校思政课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课题。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普遍存在领导体制权责不对称、办学机制市场功利化、师资配置构成不合理、学生来源复杂及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以致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效果难以保障。民办高校要综合考量民办高校的特殊机制、师资队伍、学生需求、办学资源等客观情况,突出改革重点,破解改革难点,在思政课建设的机制改革、理念革新、平台搭建、师资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实效性,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机制改革,系统推进强化领导保障。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构建高效能领导管理保障机制,加快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将这一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巩固好、建设好。一是坚持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思政课全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的工作机制,把“书记+专家+院长”的“三三制”工作法落到实处。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各教育主管部门要科学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思政课建设,要将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纳入全面加强党对民办高校领导的整体制度设计并作为考核中的一项关键指标,压实民办高校党委和行政的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加强理念革新,重视调查研究精准施策。教育主管部门和民办高校要加强工作理念革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拓展调查研究的广度、深度、效度,从大调研中找问题、大数据中找规律、大对比中找趋势、大合作中找力量。要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民办高校学生虽然素质参差不齐,但社会实践需求较为强烈。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校企联系紧密、熟悉市场规律等独特优势,将先进企业典型和先进人物等“引进来”,邀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和师资,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践双向赋能。要推动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推进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依托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乡村振兴局等各部委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走出去”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基地支撑+资源支撑”,不断强化民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加强平台搭建,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各地区各民办高校要依托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选配高水平专家团队,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有机融合,在数字化基础上融合应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用数智技术提升思政课优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加大思政课优质资源供给力度。要用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加大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使用力度,依托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创新中心等权威平台,选用适合民办高校的科学、权威、实用的统编教材、示范课件、课堂讲义和教学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要推进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依托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周末理论大讲堂”、“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名师工作室等数智化学习交流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加强师资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提质增效。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研修力度。依托教育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共同举办的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分课程、分专题培训,建立公办和民办高校“手拉手”机制、常态化集体备课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有广泛影响、社会认同度高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健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指导和保障机制。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师配备的数量、专项经费的配备等方面指导督促力度,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运用各类教学展示竞赛、项目申报、高级人才推荐、课程轮训等多种方式为促进思政课教师成长全方位赋能,从而不断锻造高质量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研究项目〈SZ20230103、SZJG202204、22ZXC005、QNZX202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