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构和功能
2024-03-11 14:13: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张春龙

在当前全球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一系列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着力点。江苏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南京作为科教优势特别明显的省会城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良的营商环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江苏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和道路,那就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不仅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构建未来产业,而且还需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江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江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首先,经济总量大、产业基础强。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创新高,营收收入和利润均增速领先,工业优势突出,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一。其次,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人才拥有量均居全国前列,拥有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丰硕。这些均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再次,生态环境优良,绿色发展基础扎实。江苏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构建,水质优良比例高,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太湖水质稳定等等,这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更具有其得天独厚的科教创新、产业联动、人才集聚优势。

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新一轮发展中,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手改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撑,通过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通过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提升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助推区域共同发展。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特别是在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方面。五是实施开放领先战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开放合作平台,利用好自贸试验区等政策红利,激发江苏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以此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推进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提升江苏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江苏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不断释放改革开放的新动力,增强经济系统性、创新性、竞争性,确保江苏省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要通过坚定信念,实干兴业,争取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成为全国的示范省份,积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南京要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中心和生产力基地,南京要不断巩固和提升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地位。要通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等战略措施,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构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南京市的科技创新成果斐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展现了南京的科研实力。紫金山实验室的6G综合实验室以及全省近四分之三的重点实验室集中在南京,显示出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和重点科技领域的布局和实力。这为南京在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源泉。二是产业发展升级,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全球产业转变,南京市要把握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积极引进和培养新兴产业。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推进高质量项目落地,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要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持续增长。这些都是推动南京市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三是持续深化改革,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改革是发展的重要引擎。南京市要进一步贯彻实施新政,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人才新政等,以解决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也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南京还要持续发挥科教优势,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政策支持、人才引进和教育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加快构建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力,稳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系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