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概念。广义地讲,自信就是一种积极性,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自信来自国际交往中的自我认知。近四百年来,中国文化的自我认知经历了自大―自卑―自信的过程。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延续5000年没有阻断,而且至今仍然焕发生机的古老文化。其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包容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这种一以贯之的文化正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自信是自我扬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信来自人类先进文化、强势文化的比较和较量,是一种底气。文化自信来自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结合。这种兼容并蓄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生命本质,这也是中华文化最为可贵的品质。
对于文化的定义,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价值观,这是维系一个民族繁衍进步的精神血脉。在这些价值观中,包括了公平、正义、忠诚、敬业等人类共同价值。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在主流价值观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明的冲突,说到底是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是一切民族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所有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乃至制度产品,都是价值观的载体。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民族的立足之本。今天谈文化自信,其核心就是要求重建我们民族的价值观。保卫一个民族的文化,从根本上讲,就是保卫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好莱坞电影、莎士比亚戏剧,承载的都是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其中有些是人类共通的价值观,也有一些是其特有的。比如个人英雄主义,以暴制暴,赢家通吃等,并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国际交锋中,我们应当敢于坚持自己,才能赢得尊重。
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最为根本的自我安全感。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安全体系,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诸多领域。但是,所有的领域都归根于文化,统合于文化。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也是文化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当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完全应当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自信,自信更体现为一种担当和责任。今天之中国,对人类的责任就在于探索出一条可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中国道路。
本报记者 陈 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