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加微信
发展人工智能,建设智慧社会
2018-03-26 09:23:00  来源:紫金传媒智库  作者:王成军

  “人工智能”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后,2018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社会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后,2018年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成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方面。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积极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得到充分重视。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12月工信部再次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三年行动计划则进一步指出要培育智能产品,在智能联网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视频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家居产品八个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等举措,到2020年在这些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发展智能生活,建设智慧社会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到建设“智慧社会”。伴随着人类计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智能助手(如苹果手机助手Siri)已被广泛使用。2017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天猫精灵智能语音终端。天猫精灵可以听懂中文普通话,实现智能家居控制、音乐播放、查询天气预报、手机购物、叫外卖等多项服务。2018年3月22日,天猫精灵除语音能力外,新增加视觉能力和多模态交互能力。在两会期间,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展示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技术,引起热议。其实,由彩云科技开发的一款名为“彩云小译”的手机应用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高性能的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功能,可以做到边说边译,跨语言人工智能实时同声传译。彩云科技开发的另外一款名为“彩云天气”的手机应用可以实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精准的预测一小时内几点几分下雨。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几乎我们的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未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将因人工智能技术而变得不一样。作为一种新技术,人工智能也将实现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例如,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将取代。美国优步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在最近发生了全球第一次无人驾驶汽车撞死行人的事故。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可能泄露人类的隐私,造成预料之外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建设智慧社会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拥抱技术浪潮,积极拓展应用

  将人工智能技术看成一种崭新的生产力,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共识。虽然目前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面临很多挑战。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替代人类完成很多工作,这造成很多人担忧未来的工作和生存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对既有的利益格局造成扰动,并不遵循帕累托最优的原则。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是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大冲击和大变革,可以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二、预见技术发展,指导职业推荐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引起了普遍关注。毫无疑问,当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嵌入传统行业,这些领域所需要的人类工作将大幅度减少。因而,需要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工作的取代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引导和职业转型,推动终生教育理念。例如,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承担汽车驾驶的职责。随着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技术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隔阂将会进一步消弭,对于人类翻译的需求将会大规模萎缩。详尽地分析和预测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推进,对于针对人类的职业推荐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例如,美国劳工部资助的O*NET项目详细地描述了不同的工作、学科、技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其中检索“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就会给出涉及到的工作,进而可以查看每个工作所对应的知识、能力、技能、工资、工作机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三、警惕技术局限,避免技术危机

  这一轮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起源于大规模的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从既有的数据出发训练机器学习的模型注定了这种学习模式对于数据和算法的依赖。一方面,虽然深度学习拓展了计算的能力,但是算法本身依然依赖于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可解释性有限;另一方面,数据的完整性限制了模型的准确性。人类社会当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更新训练集数据才能捕捉到新出现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减少模型错误。对于语音助手等信息类服务的人工智能服务而言,人工智能的错误的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人机互动过程中的乐趣;但对于涉及到人类生命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就需要提高警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充分测试,做好预案,以备不测。

  四、推动技术赋权,跨越阶层门槛

  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和经济的要求使得技术具有两面性。任何一种技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扩散的时候,都存在一个门槛,这种门槛时候变现为使用者的知识的要求,有时候表现技术的使用成本。不管知识还是经济的前提条件,都对应到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受过良好教育的高收入群体往往更容易接入和使用新的技术,这构成了一种技术鸿沟;应用先进技术往往对应于生产力的提升和收益的上升。弱势群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隔膜将加剧已有的社会差距,固化社会阶层。因而,在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构成中,应该注重不同群体的平等接入问题。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课程引入到教育体系中来,让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和使用他们。尤其要重视开发对于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的人工智能应用,使得整个社会可以公平地获得技术赋权的机会。例如,在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到,“这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这都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进行创新。这样我们才能培养起承担民族复兴大任一代新人的历史任务。”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五、提倡人本价值,促进人机互动

  人有人的用处,人工智能也有人工智能的局限。在技术浪潮的冲击之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忽视。在算法和技术可以自由演化之前,人对技术和算法的塑造作用非常强。因而,人工智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暴露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因为人工智能时代是建立在海量数据流通和分析基础上的,对于人类隐私的保护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如果一个人工智能产品从一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就忽视了隐私等问题,更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伤害。同时,应该注意到,人类和人工智能机器相比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让人类和机器合作必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机器虽然在执行任务的效率和准确度方面优于人类,但人类在灵活性和创造力方面更具有优势。通过设计一种人机互动的系统,可以更好地改进社会运行的效率。

(转载需注明来源:江苏智库网)
  编辑:蔡阳艳